香港人的寶貝(圖)


位於九龍城的「豪華餅店」結業關張。(圖片來源: 馮睎乾十三維度臉書截圖)

【看中國2022年9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遠海音綜合報導)多家港媒消息稱,中秋節至年底向來都是香港餐飲業旺季,然而這個疫情之後第三個中秋節,本港食肆生意比預期差。商會透露,較去年中秋節還要少約三成至四成,加之「暫緩追租」7月底結束後,有許多餐飲業者在租金方面已承受不住壓力,相繼有餐飲業老字號及連鎖店結業。長期以來惠顧老字號店舖的港民感觸頗多,時評人撰文表達了看法。

老字號的店家,在人們心目中往往超越商業範疇,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或久遠的文化氣息。最近位於九龍城的「豪華餅店」結業關張,時評人士馮睎乾發表感想文《香港還有很多好東西》。文章詮釋了在歷史的興衰起跌和生活點滴中,港人對香港人文的一種特殊的情懷。

馮睎乾懷念在街角的「豪華餅店」買個熱呼呼的蛋撻邊走邊吃的童年時代,也和他的朋友,前灣仔曙光書店的老闆馬國明一起擔心荃灣一家老店的蝦子麵、深水埗老店的豆腐食品會不會失傳。

文章特別提到一點,香港要發展什麼高科技,馬老闆並不看好,「即使香港人有什麼發明,到頭來還是在大陸生產,不是香港出品。」,他建議政府或有心人,盡快向出色的老店洽購「獨門秘方」,推廣之,令香港的好東西薪火相傳。因為「這些老店的家傳秘方,就是香港民間文化的寶藏!」

香港網友們除給文章點讚外還幫助補充:灣仔碼頭水餃,北角地庫的杏花樓鳳凰奶糊,九龍城公和豆腐花及香蕉蛋糕……

那麼,除了這些好味道的文化遺產,香港還有什麼寶貝呢?馮睎乾和朋友總結出香港文化有許多primal hearing的例子。

如「士多」是英文store的音譯,從前在香港舉目皆是,專賣香菸、汽水、啤酒、糖果、餅乾等非必需品。香港粵語還有很多像「士多」的詞,如巴士、的士、芝士、波士、貼士、柯打等,這些字詞的存在,證明香港和西方文化是全面接觸和自然融合的,且這種融合併非盲從西方,而是有自己的角度和立足點;反觀大陸社會遇上西方文化,自清代以來,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排斥猜疑。舉大陸的例子說,「的士」在大陸或臺灣譯為「出租車」或「計程車」。

這些音譯發音的例子的意義是什麼?馮引用馬老闆的話說,這說明香港有自信、自由和胸襟採用音譯,也不介意讓全世界看到:我們香港就是受英文影響,跟外來文化打成一片。

馮睎乾文章最後表示,香港人的寶貝不止民間老店配方,還有思想的靈活、語言的自由與精神的奔放。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