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心理學效應 令人叫絕 快學起來(組圖)
7個心理學效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給大家分享7個心理學效應,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擁有向上的動力。
1、禁果效應
在古希臘神話中,萬神之首宙斯派他的侍女潘多拉去傳遞一個魔盒,並且千叮萬囑不能打開盒子。然而正是因為宙斯的告誡,反倒激起了潘多拉的好奇心和窺探的慾望,於是,潘多拉不顧一切打開了盒子。
在現實生活中,越是被禁止的東西或事情,就越會引發人們更大的興趣和關注,激起內心中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從而千方百計地想去嘗試它。
比如,越不跟小孩普及生理方面的知識,他們就越是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心。
2、反饋效應
當你辛辛苦苦加班把項目提前完成後,一般情況下,你的上司可能會有下面兩種反應:
A:上司啥也不說,既沒有肯定或表揚,也沒有批評。
B:上司真摯地表揚了你,還給出了有用的建議。
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喜歡第一種。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從日常行動中獲得反饋,如果缺少了反饋,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對這件事產生厭倦感。比如學習,如果遲遲感覺不到進步,就會堅持不下去。
所以,這也意味著,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設定目標,並明確一些反饋的指標尤其重要。
3、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又稱為霍索恩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
比如在親子關係中,小孩子會因為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讚賞而變得自暴自棄,突然某一天父母誇讚了他之後,他就會去改變之前的不良行為,以期待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讚美。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從旁人的角度來看,善意的謊言和讚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而從自我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自己是甚麼樣的人,最終大概率上就會成為甚麼樣的人。
善意的謊言和讚美可以造就一個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登門檻效應
A:可以幫我拿張傳單嗎?
B:可以
A:可以幫我進去填一份表格嗎?很快的,不會耽誤您很多時間。
B:......
要想讓別人答應一個較難的請求,不妨先讓對方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後再一步步地提出最終請求,為了使得自己抱有前後一致的印象,且出於幫人幫到底的心理,他們答應的概率會更大。
5、強迫選擇原則
要想讓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不要給他是非題,而要給他選擇題。
詢問他人的時候,不要以「是不是」、「有沒有」等方式進行詢問,而是要給他不是A,就是B的選項。
比如,把「你今晚有空嗎?」改為「今晚是要一起逛街,還是看電影?」也就是不讓他回答是甚麼,而讓他選擇一個,來減少對方說不的可能,增加事情的成功概率。
6、虛假同感偏差
以己度人在很多時候是好的,但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
舉個例子,比如當一個人和你訴說工作的不順,婚姻的不幸時,或許你會換位思考,希望為對方解決問題,但是對方或許並不是希望能從你這裡得到建議和解決方案的,而只是為了獲得同情或者認同感。
7、浪子回頭金不換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慣常地用「好」和「壞」去衡量一個人。
但好人一直都那麼好,不懂得拒絕,就會把自己放到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周圍的所有人都會不自覺地提高對好人的期望值,並覺得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突然某一天,好人開始對某些過分的要求稍稍地拒絕了,他的印象就會突然在眾人面前跌落到谷底。這也是我們俗話說的「升米恩,斗米仇」。
而一個人如果之前一直都在做壞事,突然某一天他洗心革面開始做好事了,他的印象就會瞬間在眾人面前得到拔高,這就叫「浪子回頭金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