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的含羞草表現出顯著的「記憶」行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物學家莫妮卡在實驗中偶然發現,不具備「大腦」的植物卻能表現具有「記憶」的行為,成為突破舊有框架的嶄新發現。
偶然發現 植物記憶
澳洲著名高等學府西澳大學的生物學家莫妮卡·加利亞諾的其中一項研究,是針對含羞草這種植物進行,偶然地在研究中發現不具備大腦構造的植物,卻表現出似乎有記憶力的行為。莫妮卡根據她的發現在研究倫文中寫:「植物沒有『大腦』。但是它們擁有一套精細的『信號傳導網絡』。」她發現不論是基於何種因素,像是激素、化學物質等影響,這株植物都表現出具有「記憶」的行為。
含羞草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植物,只要稍微接收到外界的風吹草動,受到驚擾,它就會在幾秒之內合上自己小小的葉片。針對含羞草的特性,莫妮卡將含羞草分別栽種於小盆栽中,接著將這些盆栽安裝到由滑輪軌道構成的特殊設備上。
前置準備就緒後,每盆含羞草都會隨著滑輪軌道朝著下方落下,大概下墜到15公分的位置,並且會以每2次間隔5秒的頻率持續60次墜落的行為。不論是落下速度、距離或是頻率都是莫妮卡精心設計的實驗內容,這些要素將帶給含羞草足夠的刺激,使它們合起自己的葉子。
實驗進行 確實記得
隨著實驗的進行,莫妮卡注意到有一部分的含羞草,並沒有在墜落時將葉子完全緊閉。起初可能是少數的特殊案例,沒想到最後發現實驗中的所有含羞草已經不再將它們的葉子合起來,像是對人類宣示自己已不再害怕墜落似的。對此,莫妮卡認為這是含羞草具備記憶力的證據,它們在實驗中逐一發現落下的動作並不危險,因此不再將自己的葉子合上。
對於嶄新的發現,不免會迎來對立者或質疑者的懷疑,他們指出該行為或許是因為經歷多次刺激後,含羞草已經疲憊不堪,失去閉合葉子的能量了。為了駁回這些猜疑,莫妮卡就將一部分所謂「疲憊不堪」的含羞草放置於搖床上,隨著她出手搖晃床身,這些含羞草立刻就將葉子閉合。
含羞草的行為被證實並非是由能量缺失所致,莫妮卡提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它們記住先前發生的事情,而改變相對應的行為。這次的實驗,莫妮卡觀察這些樣本長達28天,她清楚地感受到這些植物依然「記得」它們學到的事物。
嶄新發現 突破框架
美國專欄作家邁克爾·波倫對於此事有深度描寫,他親眼目睹莫妮卡遭到其他學者的諷刺,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引發「強烈」的回響。邁克爾表示:「他們如此激烈的反應,或許是因為加利亞諾的觀點模糊他們對動植物的定義。」並表示那些反對的學者認為植物無法從經驗中改變行為或記取教訓,並不具備記憶力的能力。
莫妮卡的論文中提到這場實驗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一般認為記憶所需的「大腦」與「神經元」變成其中一種類型,或許生命進行記憶或學習,並非必須具備這些傳統的神經網絡。
責任編輯: 水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