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的美德:下車泣罪(圖)
《帝鑑圖説》:大禹「下車泣罪」的寬厚事跡。(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下車泣罪」這則成語是表示為政寬仁,有感於自己政教之責而哀憐罪人。它來源於漢代劉向的《說苑‧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大禹「下車泣罪」的寬厚事跡
大禹是夏王朝的開國君主。他在舜的時期受命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完成了治水的任務,幫助百姓解決了水患帶來的困擾。
傳說舜見大禹治水有功,深受百姓愛戴,便把部落聯盟領袖的位置以禪讓的方式傳給了他。大禹雖然位居高位,卻時常心懷庶民,他常常審視自己是否苦民所苦,檢討自己的施政是否滿足百姓的需要。
有一次,大禹乘車出外巡視,正巧有個罪犯被押著從他的車前經過。大禹看見了,便問押送的人:「這個人犯了甚麼罪?」押送的人回答說:「他偷別人家的稻穀時,被抓住了,我們把他送去治罪。」
大禹聽到這裡,便走下車,來到那個罪人身邊,問:「你爲甚麼要去偷別人家的稻穀呢?」犯罪的人嚇得不敢吭聲。禹見他不說話,便盡力地規勸他,說著說著,眼淚便流了下來。
大禹身邊的人不解的問:「這人偷別人的東西,就應該送去受罰,大王爲甚麼要痛哭流涕呢?」
禹擦了擦眼淚,說:「我不是為這個人流淚,而是爲自己流淚。堯和舜做領袖的時候,以德化人,老百姓都和他們同心同德,從來沒有人作奸犯科。如今,我做了領袖,老百姓卻做出這種損人利己的事來,因此,犯罪的人雖是百姓,其實是由於我之不德所致,所以讓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堯、舜啊!」
禹當即命人在一塊龜板上刻下「百姓有罪,在予一人」八個字,然後下令把罪犯放了。
其實不僅是大禹,古代帝王在國家發生天災人禍、政權危難之時,通常都會沐浴齋戒,祭祀天地神靈,並躬身自省,向上天懺悔自己的過錯和失誤,甚至還會對全天下頒布罪已詔。
古人講天人感應,認為天災是上天的示警,施政過失與人心不德是產生災異的根本原因。所以當旱災洪水頻現、瘟疫橫行之時,人們就應該有所警惕了。古代帝王面對天災人禍懂得罪己,這正是中華神傳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