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愛的食物價格高漲 助推通貨膨脹抬頭(圖)
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權重過高,豬肉價格上漲助推通貨膨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8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然而種豬繁育方面卻被外國「卡脖子」。同時,因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權重過高,豬肉價格上漲助推通貨膨脹。
中國7月CPI近2年來新高
中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加速至近2年來新高,主要是由豬肉價格飆升推動,而疲軟的消費需求則抑制整體價格壓力。
8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7月份全國CPI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從環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1.3%。從同比看,PPI上漲4.2%,漲幅比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
7月份CPI同比上漲2.7%,環比上漲0.5%。
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1.6%轉為上漲3.0%,影響CPI上漲約0.53個百分點。而食品中的豬肉價格上漲25.6%。
中國經濟數據飽含水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近些年各個地方政府的舉動和官媒的報導來看,中國經濟數據飽含水分。在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就公開表示中國的經濟數據「僅供參考」。
對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民眾也紛紛質疑,物價上漲的幅度遠遠超過自身的感受,並調侃稱,「統計局製作數據,對‘平穩’物價立了大功」。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作CPI),在經濟學上,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CPI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另外一個影響CPI的因素是豬肉價格。
CPI又被戲稱為「China pig index」,CPI覆蓋約700個代表性的商品種類。食品類在2016年以前佔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調整之後佔比1/5左右。而單純豬肉這一項,在CPI權重佔比約3%。
中國人最愛吃的豬肉被外國「卡脖子」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以及消費國,每年生豬出欄量及豬肉消費量均佔全世界的50%,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8月10日,中國官媒新華網報導稱,「作為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我國正常年份生豬出欄量約為7億頭,出欄這些生豬,需要約4000萬頭能繁母豬擴繁。淘汰更新率按25%計算,我國每年需補充約1000萬頭能繁母豬,方可滿足生產,而能繁母豬需要純種豬繁育。據瞭解,近5年來,我國平均每年進口純種豬約1萬頭。」
官媒《中國新聞週刊》曾發文「一年吃掉7億頭豬,養豬長達千年的中國怎麼就被卡脖子了?」,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景輝透露,本土豬雖然味道不差,但有三個明顯缺點。一是因為「慢」,二是因為「耗」,三是因為「肥」。
例如,美國的杜洛克豬、丹麥的長白豬、英國的大約克夏豬等進口品種6個月就能出欄,一般中國土豬餵一年才可以;土豬的「料肉比」還高,想要豬增重1公斤,土豬需要餵4-6公斤的飼料,而洋豬可以少到2-3斤;此外土豬的脂肪含量普遍較高,一般達60%左右,而洋豬只有40%。這就導致種豬市場基本成了洋豬的天下,市場上銷售的仔豬90%屬於洋豬的後代。
中國平均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然而,種豬繁育方面存在被「卡脖子」風險。中國農業農村部曾經做過統計,中國一共有90個地方豬品種,但橫涇豬、虹橋豬等8個品種的豬已經滅絕,岔路黑豬等5個品種瀕臨滅絕,還有25個品種面臨瀕危,個別豬種的存欄量甚至比大熊貓還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