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化的石刻之鄉(圖)


中國保留有許多舉世聞名的佛教石窟和佛教石刻藝術,圖為甘肅炳靈寺石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在四年前寫的《說說古代皇帝滅佛》一文中,談到佛教在2500多年以前,在古印度由釋迦牟尼佛創立,在中國漢朝時傳人中國內地。因此現在,在中國還保留有許多舉世聞名的佛教石窟和佛教石刻藝術,例如敦煌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樂山大佛、大足摩崖石刻等。

在四川省有開鑿於唐代的三大石刻坐佛像,第一是樂山米勒大佛,像高71米,歷時90年完成。第二坐佛像在自貢的榮縣大佛崖,是如來佛,佛像高36.7米,保存完好。第三坐佛像也是米勒佛像,在資陽半月山,佛像高22米,自唐朝開工,到宋朝方竣工,歷時484年才完成,但被「文革」毀,現為1990年修復的。

本文要說的是中國石刻之鄉安岳縣的佛教石刻藝術。

安岳縣在哪裡?在四川省的中部,也就是說在四川盆地的腹地。大家知道,從地理知識上說,四川盆地周邊地區是高山和高原,盆底是平原和丘陵。現在安岳縣資陽地區,周圍有成都、重慶、遂寧、自貢等城市。安岳在涪江和沱江之間的丘陵地區。這個縣建縣歷史悠久,在南北朝時期,就建縣了,看過唐朝歷史的人會知道,在唐朝時程咬金在此鎮守過,因為這裡地處巴蜀咽喉。

四川地區開發的比中原地區晚。在安史之亂中,唐朝的大批官吏、商賈(gu)、工匠、僧侶、畫師等遷入蜀地,人們經廣元、巴中入川,當這些移民來到安岳時,看到這裡有天然岩壁,物產豐富,人們生活富足,在隋朝時,這裡的人就有了對佛教的信仰。於是這些新移民就在蜀地停留下來,在此繁衍生息,此乃安岳佛教石窟石刻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

從隋唐到宋朝,是安岳石刻的發展時期。開創於唐朝,鼎盛時在宋朝。

為什麼安岳佛教石刻在唐朝以後發展起來,除了前面說的安岳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外,還因為在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以後,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百姓民不聊生,於是中原地區大規模石刻造佛像活動停止。到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因此四川石刻造佛像得以發展。但是五代時期安岳佛教石刻多為小型佛龕,而且在民間興起了結社造像,也就是由佛教徒集資造像,這種結社造像,資金有限,所以沒有唐代造的氣勢宏偉磅礡。

現在,在安岳縣連綿起伏的丘陵岩壁上,開鑿有大小佛像10萬尊。這裡有中國最大的石刻臥佛,有中國最大的摩崖經窟。經窟有鐵門上鎖保護,洞穴裡面,石壁上篆刻有精美佛經經文,而且有飛天圖案。

例如千佛寨造像區長達700米,佔地面積150畝,刻有大小龕窟105個,造像3061尊,有摩岩佛塔或浮圖7座,唐碑3塊,題記26處。造像包括釋迦牟尼佛(高6.2米)、藥師佛、菩薩、羅漢、金剛、力士、護法、飛天等。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技藝高超,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審美價值。現在這個千佛寨已經開闢為公園。環境幽靜、優美,古木參天,奇花異卉爭姘鬥妍、競相開放。我注意到這裡的珍貴古木有蘇鐵、銀杏、厚樸、人面竹等,那些有長長的氣根,從石崖上延伸到下面扎根的常綠樹,是榕樹。

八廟鄉的大臥佛是唐代雕刻的巨型釋迦牟尼臥佛,佛頭長3米,肩寬3.1米,全長23米。1988年該臥佛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

華嚴洞,顧名思義是華嚴宗的佛窟,這是在兩宋時期,歷時80年完成的。在五代十國至北宋時期,這裡是密宗的道場之一。華嚴洞,分大小二洞,大洞裡面的「華嚴三聖」和「十大菩薩」造像精美逼真,面部刻畫細膩。小洞裡有釋迦牟尼、孔子、老子坐像,可見這是一個三教合一的石窟。

毗盧洞,距離華嚴洞不遠。這裡的紫竹觀音像高3米,神態安逸,頭戴花冠,身纏墜花纓絡,坐在雕有蒲葉的岩座上,表情端莊賢淑。水月觀音像,坐姿安逸自然。她右腿屈膝,右手撫於膝蓋,左手支撐在佛榻上,左腿從榻邊下垂到榻下,左腳踏在一個蓮花上,姿態優美出神入化。

前不久,6月11日我在網際網路,看到中國自媒體人石炳鋒拍的一個旅遊記錄片,從視頻我看到他記錄的疫情期間安岳千佛寨冷冷清清的現狀,而且有很多鏡頭照的是佛像遭到嚴重破壞的慘狀。

他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好的歷史文化古蹟,居然遭到這麼多的嚴重破壞。前面我提到有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三武一宗」皇帝滅佛事件。雖然如此,也沒有對這裡的佛教文化造成多大破壞,也沒能阻止人民信仰神佛,在安岳這裡仍然保留了大量文化遺產。造成這裡文物嚴重破壞的主要時間,是在近代歷史時期,是在中共執政時期。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共文革「破四舊」。我們老人還記得,文革期間北師大的譚厚蘭在中央文革領導小組支持下,帶領200多紅衛兵到山東曲阜,砸孔廟、毀孔府,在孔林挖刨孔子墳墓的瘋狂造反行為,真是傷天害理。蒼天有眼,譚厚蘭作惡得到現世現報,才40幾歲就得癌症死了。我也知道山東濟南千佛山的石刻佛像,也是毀於文革期間。同理,安岳摩崖石刻佛像也遭到了文革「破四舊」之災,例如在安岳玄妙村,有個「九仙洞」,原來有九座石刻菩薩現在只剩下兩尊,其餘的在「破四舊」時被破壞銷毀了。我們可以從石炳鋒拍的這個旅遊記錄片看到,有許多沒有頭的佛像,在頭部位置和身體中間,都有用鑽頭打出的園洞,這種洞在古代是打不出來的,因為沒有現代電動工具。不僅「文革」時期破壞,早在1958年,就有人把佛窟改作「住宅」,隨意破壞岩刻,在佛龕洞穴裡面居住、做飯、養豬。造成文物破壞的另一個原因是,文物竊賊人為的破壞。例如1997年,華嚴洞裡十八羅漢的頭,一夜之間就被文物販子盜割走。2018年還發生一起文物販子開汽車,盜佛頭事件。

四川大足的摩崖石刻晚於安岳石刻,從敦煌石窟到大足摩崖石刻,安岳石刻起著承前啟後,一脈相承的作用。

有的讀者知道,宋朝的《清明上河圖》,用現代科技技術,可以做出三維動畫;北京清朝時建的圓明園,被毀後,人們可以用現代科技手段,做出恢復原貌的錄像片。那麼,有人會由此想到,安岳的那些被砸去頭像的佛教石刻,能否再叫人們看到原貌哪?我說,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嘗試了。今年5月12日,我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個叫楊溯的八零後小夥子,他是1986年生人,是測量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博士生畢業,現在他從事虛擬修復文物工作。2011年至2014年他曾經在大足,參與了千手觀音像的虛擬修復。現在他發明了一項佛臉識別技術,他曾經到安岳尋找保存完好的各種佛頭,採集標本,用代碼建立資料庫。這是一項有利於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好事,願他能做出新貢獻。

本文留言

作者園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