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7月18日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元就持續走強,過去的12個月,美元指數由90一路上行至109上方,累計漲幅超過20%。與美元走強對應,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非美貨幣則持續貶值,例如,歐元由1.25貶值至1以下,日元由100貶值至近140附近,英鎊則由1.42上方貶值至1.2下方。與美元持續走強同步發生的事,就是持續走高的通脹,6月份美國CPI同比漲幅已超過9%,為1981年11月以來的最高,而通脹能否被遏制在10%以內,目前還尚未可知。尤其是這一次,美元指數與通脹同步走升,與歷史經驗出現了明顯有所差別。因此,對於這一次美元指數走強的解釋就有了實際意義。
美元指數與美國CPI同比漲幅變化情況(數據來源:Wind)
首先,美元指數作為一籃子貨幣指數,反映的是美元與其他貨幣比價的綜合情況。目前美元指數中的非美貨幣權重依次為: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和瑞士法郎3.6%。因此,美元指數的走強等同於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兌美元匯價的貶值。
其次,歐元、日元、英鎊等之所以貶值,在於這些經濟體的政策利率落後通脹的情況更為嚴重。例如,過去12個月,美國通脹由5.4%升至9.1%,漲幅提高了3.7%,但同期的德、法等歐元區國家通脹漲幅提高幅度接近6%,但歐央行政策利率仍在0%;英國通脹提升幅度6.6%,但英央行政策利率僅提高了1.15%,低於美聯儲1.5%的加息幅度;而日本通脹不僅擺脫負區間,目前已升至2.5%,通脹漲幅提升了3%,但其政策利率還維持在-0.1%,而且日本央行反覆強調不會調整政策利率。而對於一些已經開始調整政策利率的經濟體而言,他們的貨幣兌美元的貶值幅度就相對有限,例如巴西、南非、韓國等。
第三,美元走強有助於美國平抑輸入性通脹壓力。疫情以來,美國對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例如,美國商品進口的12個月累計規模由疫情前的2.3萬億,提高至目前的3.1萬億,增幅為35%,商品貿易逆差由0.9萬億提高至1.2萬億,增幅33%。而自2020年4月以來,全球商品價格就持續走高,直到今年5月才有所緩解,例如,期間CRB商品指數由349最高升至643,累計升幅接近85%。針對進口商品需求和商品價格同步走高的現實,強勢美元很有助於美國平抑輸入性通脹,所以即便是日元出現40%的貶值幅度,美國政府依然多次拒絕日本政府干預匯率的訴求,即美國政府現在需要強勢美元。
第四,全球金融市場風險情緒的調整也會推動美元走強。伴隨美聯儲重新錨定通脹,並不斷強化對抗通脹的決心,金融市場的風險偏好明顯收斂,包括加密貨幣、股票、債券等金融標的的估值持續下跌,例如,比特幣的價格由去年11月初的近7萬美元一路下跌,最低至1.8萬美元,彭博全球股票指數跌幅接近20%,彭博全球國債指數跌幅也超過了15%,如此劇烈的市場波動,不僅打亂了投資者既有資產配置的策略,更重創了金融市場情緒,作為對沖「增持美元流動性」就成為市場交易策略調整的重要內容。
上述四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了這一次美元走強,而且至今這些因素還不具備方向性調整的條件,所以截至目前,美元還在走強的過程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