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組圖)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自律神經長時間失衡的狀態,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一般所說的自律神經失調有下列這些症狀:

‧突然心悸

‧無故眩暈、起身時頭暈或眼前一片黑暗

‧反胃、頭痛

‧提不起勁

‧難以專注

‧莫名感到焦慮或恐慌

‧情緒不穩定

‧被害妄想

‧憂鬱症狀

諸如此類的情況有時會反映在肉體上,有時也會反映在心靈上。

但是追根究柢,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做盡檢查,結果都是「沒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何謂自律神經失調?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未將自律神經失調視為特定疾病,也沒有正式的英文名稱。

日本身心醫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暫定定義如下:

「有自律神經方面的主觀自覺症狀,但無法判斷病因,經臨床檢查未發現有器質性病變,且無顯著精神障礙。」

乍看之下敘述得很抽象,但是理解自律神經的作用後,就會發現「自律神經失調」是相當傳神的名稱,代表著自律神經未正常發揮功能的狀態。

這裡的「未確認病因(unidentified complaint)」是指出現頭痛、倦怠、心悸、焦躁、無法消除疲勞等自訴症狀,在醫院卻檢查不出有什麼異常。

這時會使用的診斷名稱之一,就是自律神經失調。

請注意,這是「診斷名稱(表示症狀的名稱)」而非病名。

自律神經失調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跑遍各大醫院做盡檢查,結果都是「沒問題」。因此不少人會乾脆自己當醫生,自我治療,甚至不當使用市面上的成藥。

醫師不熟悉這類狀況時,也會立刻建議病患求助身心科或精神科,結果隨隨便便就開立抗憂鬱藥物或抗焦慮藥物等不適當的處方。

此外,自律神經失調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很難獲得周遭人的體諒,使病患承受更大的壓力。

交感神經優先運作時會造成許多症狀

大部分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病患,都長時間處於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狀態。

請各位想像前有敵人、後無退路這種遭遇生存威脅的情況,這時會口乾舌燥、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緊繃,心裡當然也會感到焦慮。

接下來的症狀因個性而異,有人會出現攻擊傾向,有些人則會馬上放棄並哭出來。

就算反應各有不同,追根究柢都源自於交感神經的作用。

現代社會雖然沒有這種「敵人」來襲的危險,但若是將「敵人」轉換成「外來壓力」,就會知道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很常遭受襲擊。

遇到來自主管的壓力、家庭失和、長時間工作、權力騷擾等對生存造成威脅的狀況時,交感神經會自動做出反應,對人體造成很大的負擔,這正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源頭。

自律神經失調卻放著不管時,有可能會演變成憂鬱症。

有敵人來襲時就必須迎戰,身體也會分泌出腎上腺素等荷爾蒙。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在生活中不斷分泌這些亢奮時的荷爾蒙。如此一來,遇到必須奮鬥或必須專注的場面時,反而沒辦法分泌出充足的荷爾蒙,進而造成憂鬱症狀。

有些人可以透過酒精消除自律神經緊張,可是卻從自律神經失調演變成酗酒。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出版《日本醫師的減醣提案:治過敏、降血糖,改善憂鬱症》,作者:溝口徹/譯者:黃筱涵。

本文留言

作者溝口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