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胡耀邦為何在鄧小平等人的逼迫下被迫辭職?(圖)

 2022-06-24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1987年初,胡耀邦在鄧小平與老人集團的逼迫下被迫辭職。(網路圖片)
1987年初,胡耀邦在鄧小平與老人集團的逼迫下被迫辭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86年底,中國大陸風雲驟起。一場學潮引發了中共黨內的巨大震盪,黨內保守勢力在鄧小平的支持下,藉機發動了「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被迫辭職。霎時間反「自由化」的陰雲籠罩全國。這場巨變是怎樣發生的?鄧小平在這個時候為什麼要支持「反自由化」?

分析八十年代前後鄧小平的思想脈絡可以看到,鄧小平從來都主張要有兩手,「兩手都要硬」。所謂鄧小平理論,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兩句話: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從1979年3月鄧小平在理論務虛會上發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講話那一刻開始,這一基本思路就已經奠定了。

鄧小平認為,四項基本原則是毛澤東的老東西,不是他的新東西。只有改革開放才是他的新東西,是他的旗幟。這裡,蘊含著鄧小平的兩條政治底線:一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核心是強調黨的領導;二是堅持改革開放,他需要靠改革開放來挽救黨,挽救這個國家。文革的教訓已經證明,舊有的領導觀念、領導方式、領導體制都不能再繼續進行下去了,堅持下去,只能再次將中國引向災難。改革,是鄧小平,也是這個黨唯一的選擇。這也正是他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初衷。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從根本上否定這個制度,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為了改善這個制度,改善黨的領導,改善的目的,仍然在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此,他一再強調,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這個「自我完善」,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在原有制度框架內,對經濟、政治體制進行一場改良。正是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形成了鄧小平思想的「兩個基本點」。

正因為如此,每當鄧小平感到改革開放威脅到黨的領導地位時,他就會出來大講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每當他認為改革開放遇到障礙時,他就要出來大聲疾呼「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

鄧小平一再強調,四項基本原則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任何人背離、反對或是企圖改變中共的一黨集權的政治體制,鄧小平都不會容忍,而不惜使用任何手段進行打壓。胡耀邦的領導地位,威脅到這個國家的根本制度時,也會毫不猶豫地把他搞下臺,雖然胡耀邦是他們政治上的恩人,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但是鄧小平和老人集團一旦發現胡耀邦所執行的政策會動搖黨,他們一定會逼他下臺,幾年後趙紫陽的被罷黜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1986年下半年,鄧小平多次重提政治體制改革的談話,國內掀起的政治體制改革研究熱潮,加上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下的大量的有關政改的宣傳,極大地激發了知識界和青年學生的政治熱情。他們擁護政治改革,支持發展民主,並且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這場改革。1986年是中國的基層選舉年(即基層區縣人大換屆,需選舉新一屆人大代表),許多學生要求舉行自由選舉,並自薦參加競選。但是選舉中的諸多限制,和根本違反普選原則的一些做法,引起了他們的極大不滿和憤慨。12月初,學潮因此開始從安徽爆發,很快就蔓延到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天津、長沙等大城市。12月底,大規模的學生遊行終於在北京爆發。學潮中,各地學生提出的口號集中於發展社會民主,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開放言論自由等政治改革方面。其中,也有不少人把矛頭直接指向四項基本原則,指向一黨專制。

這次學潮初起時的1986年12月8日,胡耀邦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對形勢做了三點估計:第一,全國當前政治經濟形勢是好的,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之一;第二,目前在學生當中出了一些問題,但是不影響全局形勢。對出現的問題要做具體分析,其中確實有學校管理不善的問題,也說明民主生活方面有問題。要改革,要改善,但不要大驚小怪;第三,要善於引導,學會引導,不要壓,不要一下子頂回去,也不要放任自流,推波助瀾。

趙紫陽也在這個會上發了言。他認為學生提出的好意見要採納。隨著形勢發展,中國的民主勢必擴大,這類事件估計今後還會有。我們不能禁錮,搞得鴉雀無聲,像東邊鄰居(指朝鮮)那樣,那很危險。不禁錮,就有提高本領的問題。會上,趙紫陽還介紹了已經開始的政治體制改革研討的情況。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在會上也談到,民主是世界性潮流。臺灣也開放了黨禁,取消了戒嚴法。菲律賓、南朝鮮民主的發展,對國內也會有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有相當的本領,我們確實缺乏這個本領。怎樣與社會對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戈爾巴喬夫講公開性,我們要與社會對話。第一,不要出大亂子;第二,不要希望沒有這些事情;第三,要學會與社會對話。(以上參見吳稼祥《中南海日記》第四部分,第十五節)

12月中旬以後,學潮並沒有如中央書記處希望的那樣,慢慢平息下來,反而有繼續蔓延的趨勢。12月24日下午,中央三直機關(指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直屬機關、中央軍委直屬機關)黨委召開聯合會議,通報「學生鬧事」的情況。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在會上介紹了學潮發生的過程、規模後說,此次學生鬧事的特點,一是借民主自由和反官僚主義作文章;二是出現串聯;三是出現少數違反憲法的口號。他特別強調,「今年是第一次直接攻擊了鄧小平同志。」

在這個會上,胡啟立傳達了12月22日上午中央書記處開會研究學潮問題的意見。他說,書記處對形勢的基本估計是,不會發生大的動亂。鬧事的,只是少數搞自由化的人,少數「四人幫」的殘渣餘孽。現在沒有動亂的基礎,首先中央是團結的。書記處的結論是,不能掉以輕心,要慎重對待。

面對社會上聲勢越來越大的學潮,主持中央政改辦工作的鮑彤和研究人員們都憂心忡忡,擔心會不會由此引起局勢變化,特別是高層的政治格局的變化,以至影響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工作。

12月26日下午,中央政改辦召開全體會議,圍繞學潮問題開始了內部討論。討論由鮑彤主持,並且一直延續到第二天凌晨。

大家的討論,緊密集中在鮑彤提出的「圍繞學潮,聯繫政治體制改革」這個題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發了言。大家的認識基本一致,認為,不應該過分強調學潮中個別壞人的作用,這個問題宣傳過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一些人對政改的疑問;也不應因學生提問題的方式不對,就抹殺其中合理的成分。改革中存在一些問題沒有理順,基本目標還沒有解決,學生著急可以理解,不應該完全歸結為壞人搗亂,歸結為資產階級自由化;不要把學潮看成是不正常的東西,共產黨是搞學生運動起家的,不能怕學生運動。學生大部分是愛國的,應該肯定。但是應該看到他們不瞭解情況又有急於求成的思想,應該研究學生當中有哪些要求是值得思考的,合理的,堅定我們改革的信心;這麼大的一場社會變革,引起一定的社會震盪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抓住民主自由這面旗幟,把它作為一個漸進的過程講清楚。

政改辦這次會議的意見,會後由綜合組整理上報給了趙紫陽和中央政改研討小組。但是,政改方案設計者們的這次努力,注定要勞而無功。

學潮的進一步發展,加劇了黨內一些元老和「理論家」們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胡耀邦的不滿,他們認為胡耀邦對學生手軟。12月27日,鄧力群、王震、胡喬木、彭真、薄一波、余秋里、楊尚昆等七人一起到鄧小平家裡,分析了學潮的嚴重性和危險性,一致認為這是胡耀邦的姑息和領導無力的結果。認為胡應對當前的局勢負責。

鄧小平和老人集團對胡耀邦的不信任,由來已久。趙紫陽在1996年接受楊繼繩採訪時說,他認為鄧下決心要胡下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胡耀邦反自由化不堅決;二是胡耀邦對香港《百姓》雜誌主編陸鏗的談話(參見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修訂版,第283頁)。第一個問題,鄧小平認為,幾年來,胡耀邦對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和事持縱容態度。如果將來老人們不在,由胡耀邦主持工作,中國自由化肯定要氾濫。他曾經讓胡啟立和喬石兩次傳話給胡,批評他對自由化太軟弱,對有些人不處理,說,「對自由化採取這樣放任軟弱的態度,是作為總書記的根本弱點。」「現在外面有人說耀邦是黨內的開明派,打著他的旗子反對我們。」「耀邦不講反自由化,為什麼不講?」

第二件事,是胡耀邦1985年5月同香港《百姓》雜誌主編陸鏗的談話。鄧對這件事看得很重。這次訪談長達兩小時。陸鏗回去後發表了長達兩萬字的《胡耀邦訪問記》,讚揚胡耀邦,批評保守勢力,從而在中央高層引起了軒然大波。鄧小平對楊尚昆說:「陸鏗打著奉承耀邦的幌子來反對我們!」「這幾年我如果有什麼錯誤的話,就是看錯了胡耀邦這個人!」從這時起,鄧小平對胡耀邦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想把他換下來。(參見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修訂版第283∼286頁)

當然,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胡耀邦下臺的直接原因,是他同意十三大後鄧小平退休。但趙紫陽認為,胡耀邦下臺和是否贊成鄧退休沒有關係,他在接受楊繼繩採訪時說:「這不是小平讓耀邦下臺的根本原因。鄧沒有這麼狹隘,他還是偉大的嘛!」筆者認為,趙紫陽這個話雖有一定道理,但是「鄧沒有這麼狹隘」,未必其他老人們也那麼「偉大」。胡耀邦一句同意鄧小平退休,幾乎得罪了幾乎所有的黨內元老。因為一旦鄧小平退下來了,所有的老人難免都要退下來。老人們剛剛平反和重返工作崗位沒有幾年,屁股還沒坐熱呢。從維護自己的利益出發,他們也不能讓鄧小平退休。胡耀邦同意鄧小平退休,就等於觸犯了一批老人們的利益,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

鄧小平和老人集團原來考慮到十三大讓胡「自然」退下來,平穩過渡。但學潮的出現和發展,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得以「提前解決胡耀邦問題」。

12月30日,鄧小平在家中召集胡耀邦、趙紫陽、萬里、胡啟立、李鵬、何東昌等談話。他態度嚴厲地說:「凡是鬧得起來的地方,都是因為那裡的領導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這也不是一個兩個地方的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應該說,從中央到地方,在思想理論戰線上是軟弱的,喪失了陣地,對於資產階級自由化是個放任的態度,好人得不到支持,壞人猖狂得狠。」「這些人之所以這麼猖狂,傳說是因為黨中央裡面有個保護層。」這實際上就是不點名地批到了胡耀邦。

鄧小平還特別對政治體制改革講了一大段看法。他說,我們講民主,不能搬用資產階級民主,不能搞三權分立。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還要搞二十年。民主只能逐步地發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亂不可。鄧小平對政治體制改革說的這段話,從表面上看,是對學潮講的,這些話也都是他的一貫思想,但是在這個時候講出來,就不能不含有警示的意味。實際上,他也是在給主持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工作的趙紫陽敲警鐘。(以上兩段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94∼195頁。)

在受到鄧小平「反自由化不力」的嚴厲指責後,胡耀邦「想到學潮將被鎮壓,一大批知識份子和好幹部將受到牽累,他徹夜難眠」(盛平主編《胡耀邦思想年譜》下卷,第1298頁)。經過反覆思考,1987年1月2日,胡以《向小平同志交心》為題,寫了一封信給鄧小平,提出辭去總書記職務。4日,鄧小平在自己家中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罷黜胡耀邦。胡耀邦未被邀請參加。6日,鄧小平同胡耀邦談了話。鄧小平建議舉行一次「解決胡耀邦同志問題的黨內生活會議」,對胡的錯誤進行批評,也要他在這個會議上做出自我批評。

1月10日至15日,由薄一波主持的「生活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鄧力群作了長篇發言,集中批評了胡耀邦的所謂「六點錯誤」,特別是胡「只反左不反右」的問題。胡耀邦違心作了題為《我的檢討》的發言。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決定接受胡耀邦辭去總書職務;推選趙紫陽代理總書記。據當晚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會議公報說,胡耀邦「在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上有失誤」。

1987年1月,一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運動,隨著胡耀邦的中箭落馬,迅速席捲全國。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遭遇了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