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財長:經濟有三重壓力 不當封控釀悲劇(圖)
不當封控造成的交通阻斷等影響是全面性的,全部人都受到損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6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在「2022鳳凰財經夏季雲峰會」上指出,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因疫情不當封控造成的交通阻斷等影響是全面性的,全部人都受到損害。
6月16-18日,由鳳凰網主辦的「2022鳳凰網財經(夏季)雲峰會」召開,本屆峰會以「明日的世界」為主題,邀近60位海內外政商學界嘉賓,解讀世界與中國的經濟。
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會議上直指防疫政策重擊經濟,他說,此次疫情防控出現類似經濟學上的「公地悲劇」現象。
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或共有財悲歌,是一種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資源分配有所衝突的社會陷阱。這個詞起源於英國作家威廉·佛司特·洛伊在1833年討論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1968年時,美國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在期刊《科學》將這個概念加以發表、延伸,稱為「公地悲劇」。
樓繼偉進一步說明,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主要靠公共部門,往往偏向於圍堵,一個城鎮、街區出現疫情,訊息明確、便於問責。但不當封控造成的交通阻斷、產業鏈不能接續、人員不能復工等影響是全面性的,卻很難究責,這對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全部人都受到損害。
他建議,中央部門應該總結防疫經驗教訓,改變政策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經濟下行的壓力。
樓繼偉認為,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與歐美主要國家應對方式不同,經濟運行出現週期性錯位。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貨膨脹,而是三重壓力(即供給衝擊、需求不足,預期轉弱)。
針對市場預期轉弱,如何扭轉民間投資不能投資、不願投資、不敢投資的問題,樓繼偉表示,預期轉弱的問題,核心是如何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的關係。這個問題現在不解決,大家都不願意投資,當然還有其它很多因素,目前而言這是最主要的。
對於個人所得稅減免,是否可以促進消費,樓繼偉認為作用不大。他說,「最需要幫助的是那些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目前比較有效是對這部分特別困難的群體給予現金支持,支持他們消費。」
5000元是中國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顯示,目前中國月收入高於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人只有10%,相當於只有1.4億人的月收入高於5000元。如果按照樓繼偉所說直接發現金,將會有12.7億人受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6月16日也在這場峰會建議,各地政府給大家發放消費券或者現金以刺激消費。
此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表示,中國的財政政策其實可以再積極一些。
劉俏說,「光華管理學院前段時間跟螞蟻金服聯合做了一個小微經營者的信息調查,基本上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到現在是直線下滑的。而且這裡面最大的一個訴求就是沒有需求(消費、流水)。」
「我覺得美國在2020年前後這一系列政策操作後,雖然現在帶來了一些通脹的壓力,通脹的水平也比較高。但事實上我覺得應該是挺成功的,因為美國服務業佔到GDP(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在基本上完全停轉的情況下,他靠發錢能把經濟穩住,把市場主體穩住,我覺得這個經驗值得我們未來去思考一下,」劉俏說道。
劉俏呼籲,「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可以更加積極、精準一些。我覺得發錢是可以考慮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