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創新高的1076萬。(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6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6月18日,為期3天的 「2022鳳凰網財經(夏季)雲峰會」落下帷幕。本屆峰會以「明日的世界」為主題,邀請政商學界嘉賓,重點解讀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之路。尤其針對目前就業、消費、製造業等話題做出探討與交流。
據鳳凰網財經報導,在 「中國經濟下一步怎麼辦?」為主題的對話環節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等在消費、就業、中國製造等問題上分別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如何提振消費的問題上,姚洋表示,堅持之前 「發放消費券」的建議。他強調,使用消費券消費可以直接轉化成為GDP,「當發放了消費券後,消費能夠促進零售,加之消費本身又有乘數效應,因此如果每個人發1000塊錢消費券,最後可能每個人花出3000或4000塊錢,那人均GDP可能增加兩三千,以此計算,全國可能增加兩三萬億,這相當於中國GDP的2∼3%,這個數值非常可觀。」
姚洋建議各地政府開始新一輪的消費券或者現金的發放。資金來源由中央政府發專項債、特殊國債解決。
賈康則表示,消費券可以作為短期應急的增加經濟景氣度的方式,但消費券對真正的低收入階層幫助不大。他建議,如果按照「低保」概念,可以給認定低保的這些社會成員提高低保標準。
對低中收入階層,則可以借鑒美國的方式,即不發現金,而是幫助他們能夠在商場超市裡換取食品等基本生活資料。
賈康說,從中長期來看,促進消費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就業層面,通過保證就業來保證有購買能力的消費能夠得以持續。
針對目前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賈康提出了「村官計畫」,也就是通過挂職,讓一部分畢業生去體驗生活,並由公共資源給出一定的津貼。他認為這樣或可以部分緩解就業壓力。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認為,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創新高的1076萬,如何增加就業需求是關鍵。而增加就業需求取決於經濟復甦的狀況,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三、四季度能不能夠常態化。
劉元春還建議可以延遲就業,即高校進行擴招。不過他承認,這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高校經費壓力增大。同時,延遲就業會將相應的壓力傳遞到明後年。
劉元春認為,解決就業關鍵點還是在於經濟復甦的力度和為就業安排所採取的財政的刺激力度和救助力度。
如果中國不在赤字率和特別國債上面做文章,四季度政策支持空間會隨著財政的支持力度減弱而有所減弱。疊加美聯儲加息加速中國降息降准的空間也基本上全面收窄,因此從政策延續性上來看,難以支撐四季度和明年一月份經濟高速復甦持續反彈的態勢。
劉元春提醒,當前世界範圍內還有七大「灰犀牛」事件存在不確定性,包括:疫情再次全球流行;全球滯脹導致世界經濟出現第二次觸底;中國頭部企業和房地產行業的轉型遇到問題;中美摩擦隨著疫情的結束步入新階段;俄烏事件帶來的能源格局、大宗商品格局的變化,引起各類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地上揚;資本市場風險;很多房地產企業進入還款高峰期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劉元春認為,中國目前的政策儲備還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
在談到製造業外移的困境時,姚洋表示,決不能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極端反對國內有些人談什麼‘為中美脫鉤做準備’,這個事情本身沒有發生,但是說多了它就可能會發生,這叫所謂‘會被實現的預言’。」
賈康則認為,當前中國產業鏈總體特徵是「大而不強」,目前處於「上有打壓、下有追兵」的狀態。
如果「上下夾擊」持續下去,那麼可能留給中國的時間窗口大約在五至八年。「五到八年內,如果中國沒有辦法很好的解決產業升的級問題,那在邏輯上是會存在中國製造真的有一天被東南亞國家取代的可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靜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