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不能談的歷史」黎巴嫩導演盼世界和平(組圖)
黎巴嫩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左)改編童年戰爭經歷,拍成電影「黎巴嫩的天空」,片中主角由素人童星穆罕默德達利(右)演出。(圖片來源:中央社/双喜提供)
電影「黎巴嫩的天空」改編自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童年戰爭經歷,他認為時代在變,但戰爭總是不斷發生,看見現在的烏克蘭如當時的黎巴嫩,盼世界能夠和平,因為戰爭不是解答。
奧亞力穆恩奈斯(Oualid Mouaness)曾參與歌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女神卡卡(Lady Gaga)、蕾哈娜(Rihanna)、凱蒂佩芮(Katy Perry)MV製作,「黎巴嫩的天空」則是改編自他兒時經歷戰火的真實故事,也是他的首部長片。
穆恩奈斯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專訪表示,這部電影花了8年籌備,雖然清楚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但最困難的部分是尋找資金,因為故事背景訂於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中東人們對於這段歷史是有爭議的,雖然他想拍攝的是人文電影而非政治電影,但投資方並不一定能夠理解,雖然花了一點時間,幸好最後仍找到願意支持的人。
穆恩奈斯回憶,拍攝過程有來自黎巴嫩各地的能量,這對劇組人員來說像是宣洩情緒也是療癒,尤其是準備場景時,因為太過真實,團隊都產生很大的情緒波動。整個團隊都意識到這個故事是從未被談論過的,因為在黎巴嫩,沒有關於這段歷史的描述,父母也不會和孩子討論這件事。
穆恩奈斯認為,「黎巴嫩的天空」應該是一部非常普及的電影,它跟每一場戰爭、每一個家庭或是每個大人與小孩都有關係,目睹一場災難事件或是處於衝突,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電影從小男孩追愛的單純舉動反映出大人的慌亂與戰爭背景。穆恩奈斯表示,因為從個人故事改編更應該忠於兒時的自己,才選擇從小孩的視角出發,「小時候的我們充滿想像力,而且比父母想像的能理解更多事,因為還沒有被成人世界影響,直覺與想法反而更加清楚。」
片中主角由素人童星穆罕默德達利(Mohamad Dalli)挑梁演出。穆恩奈斯表示,達利過程中靠自己找到適合的表演方式,在選角過程就被孩子們作為演員的震撼力打動,排練又能看見他們真實的表現,令他感到幸運。
黎巴嫩導演奧亞力穆恩奈斯改編自身童年經歷戰火的真實故事,拍成他的首部長片「黎巴嫩的天空」,盼傳遞世界和平的想法。(圖片來源:中央社/双喜提供)
「黎巴嫩的天空」曾代表黎巴嫩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穆恩奈斯回憶,這部電影在加拿大放映時,曾有對黎巴嫩裔的姐妹來看電影,即便她們的父母曾告誡她們別看。
穆恩奈斯表示,許多黎巴嫩人想忘記自己國家的過去與戰爭,這對姐妹在加拿大出生,她們的父母拒絕談論過去,就算姐妹主動詢問黎巴嫩的事情也無法獲得回應。她們看完電影後才了解爸媽經歷的事,「我引用她們說的話:『謝謝你拍了這部電影,我們第一次了解父母為什麼不願意談論這些事,這讓我們感動不已。』」
穆恩奈斯在訪問中多次提到自己有拍出這部電影的義務。他認為身處在戰區與非戰區的人們生活天差地別,沒有人是在經歷戰爭的背景下描述黎巴嫩的故事,1982年在黎巴嫩最後一天上學的記憶從沒離開過,他直到長大才理解這段回憶的重要性,有種強烈的情感認為應該與大家分享。
對於烏俄戰爭,穆恩奈斯表示,看到戰爭爆發令人不安與激動,雖然烏克蘭是不同的國家,但情況似乎與1982年的黎巴嫩相似,看見歷史40年後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再次重演,是非常痛苦的,難道地緣政治會比烏克蘭人民重要嗎,他認為這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穆恩奈斯表示,「我渴望和平,時代不斷改變,但戰爭不會,它不斷發生。生活必須不屈不撓且抱持希望地往前走,因為沒有希望,我們就無法繼續。對我來說,戰爭永遠不會是個解法和答案。」他希望,「黎巴嫩的天空」給出的訊息跨越語言隔閡,讓大家思考戰爭的意義。
「黎巴嫩的天空」將於今(10)日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