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科學家錯愕 反生物科學讓倉鼠變成魔鬼般(圖)


倉鼠(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看中国2022年6月7日讯】有一群國喬治亞州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原先打算改造倉鼠的習性,而透過移除特定受體(Avpr1a),以增加動物之間的情感聯繫,並降低攻擊性。但這項基因實驗卻反倒製造出「野蠻倉鼠」,造成牠們在籠子內互鬥與互咬之頻率增加,而讓科學家們百思不解。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 Online)報導指出,所謂的基因編輯技術即是透過基因剪刀(CRISPR)來編輯物種的DNA,能夠剪開錯誤的基因,或者貼上正確的片段,以改變身體組成。

在專案實驗中,科學家希望可以找出憂鬱症和自閉症等疾病之解決方案,因為哺乳動物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受體Avpr1a,對哺乳動物之合作、溝通、攻擊性和交配等社會性行為,有重要之調節作用。所以科學家想要透過最新的基因編輯工程技術,把受體Avpr1a剪掉,於理論上就可以消除掉激素的作用。

frameborder="0" height="1" id="google_ads_iframe_/7476/TWAppleDaily/realtimenews_international_detail/inarticlebanner2_0" name="google_ads_iframe_/7476/TWAppleDaily/realtimenews_international_detail/inarticlebanner2_0" scrolling="no" title="3rd party ad content" width="1">科學家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最先進的CRISPR-Cas9,而實驗對象是敘利亞倉鼠,亦即一般寵物店販售之寵物倉鼠。

技術非常成功,科學家原本計畫要製造出「溫馴」倉鼠,但在觀察倉鼠的發展之後,卻發現一個驚人的改變。原本是呆萌可愛的倉鼠,並沒有如科學家所想像的變得更加沒有攻擊性,反而更充滿攻擊性,而出現了追逐、攻擊和兇殘撕咬同類之反常行為,而且頻率也增加了。主導這次實驗的研究人員阿爾伯斯(Elliott Albers)對於這個結果感到相當不可置信。

阿爾伯斯表示,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想像中的了解這個系統,因為違反生物科學之後果讓我們開始思考,受體於整個大腦迴路的作用,而非只有大腦特定區域。

報導中稱,儘管基因編輯於倉鼠身上不容易,不過最重要的是了解人類社會行為之神經迴路,以找到解法才能夠幫助自閉症和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康復。

本實驗結果已經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