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月1日起解封。(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6月5日訊】上海6月1日起解封,各行各業加速復工復產,以彌補封控兩個月來所導致的重大損失。受創最深的重點產業,包括台商和歐洲企業近幾日的到工率約在五到七成,還稱不上全面復產,而部分位於封控和管控區的企業則仍無法復工。雖然多數企業都樂見上海快速反彈,但經濟學家說,疫情反覆及當局堅持的清零政策將是上海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他說,若上海六月解封的成效不彰或重啟封城,將重創外企對當局的信心,也恐出現外企移出中國的拐點。
上海封城兩個月,受創最深的是包含港澳台商在內的外企。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全市規模以上企業4月份的工業總產值達1286億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慘跌六成,其中,港澳台商和外企的產值更暴跌近七成,也因此,上海五月中祭出復工白名單以來,多數重點企業積極復產。
但根據位於臺北之電電公會副秘書長顏素秋本週的調研,上海周邊的資通訊台資企業仍面臨缺工的挑戰,六月初到工率約在七成。她預測,上海台商要全面復工復產可能還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
中小型台企憂掉單風險
她說,上海勞動人口多,台企面臨的缺工問題應該不難解決,至於供應鏈、備料和物流受阻的困難也都一一在疏通解決中。目前台商都在趕貨出單,產能十分緊張,但也有部分企業直言,上海封城恐衍生後遺症,讓他們未來面臨掉單的風險,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工廠,因為外國買家現在都傾向找生產線布局較為分散的工廠下單。
顏素秋告訴美國之音:「現在大家最擔心的是掉單的問題,就是說,上海全面封控之後,有一些國外的廠商會擔心,可能會問你說,你台商除了在上海有工廠之外,你有沒有在其他省分或其他東南亞國家,或臺灣,你有沒有生產基地?假設你都有,下單的廠商比較安心一點。可是,如果說你今天沒有,唯一隻有在大陸有廠,可是東南亞國家你沒有布局,或是你臺灣沒有(廠),那他可能就會轉單。」
顏素秋說,在上海的台商大多是規模以上的電子業代工廠,早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前,就已經將生產線擴及東南亞國家或回流臺灣,因此,應對此波的疫情和上海的封城,供應鏈韌性相對較高,但不排除部分中小型企業的資源有限,目前的生產線仍過度集中在中國。
她說,臺廠積極復產,但為配合防疫,作業員每日都需要定時核酸檢測,並採「流動性隔離」,也就是一旦發現陽性確診患者,就會將他們移出上海,以期保持上海清零,以免動輒大範圍封控,付出經濟代價。
歐商受創深復工進度延宕
相較於臺廠七成的到工率,歐洲企業本週的到工率更低,只有五成。
根據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書面回覆,多數歐商本週還忙著消毒辦公室並制定相關的防疫政策。至於工廠製造端,千人以上規模的廠房6月11日前仍需維持閉環式管理,因此,復工復產進度略有延宕。
另外,根據該商會近期的調查,中國嚴苛的防疫政策已對其92%的歐商會員帶來供應鏈的負面衝擊,69%的會員則面臨缺工的問題。雖然隨著上海解封,缺工問題和物流瓶頸略有改善,但歐盟商會表示:「上海各區的防疫規定不一,部分地區的交通仍受阻,都導致部分員工無法及時到班復工。另外,國際和跨省出行仍設有諸多限制也影響外企的直接投資和營運作業。」
上海封控長達兩個月,歐盟商會的調查也發現,58%的會員都已下調今年的營收預測,其中,三分之一企業的年營收下調幅度更高達15%。該商會說,上海市政府推出50條振興經濟的行動方案,包括減稅、租金減免和補貼等,都有助於協助受困企業度過危機,但商會希望看到更多刺激景氣的措施出臺,並呼籲盡快鬆綁國際企業人士的入境限制,以穩定商業信心和刺激外資投資。
人員跨區跨省流動挑戰大
目前人在美國舊金山的前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人員跨區跨省流動將是上海解封后面臨的最大挑戰。他說,2020年初上海解除封城後,很多美商仍無法將員工移往外地的工廠復工,造成很大的問題。但他相信,有了上次的經驗,上海這一次能處理得更快更好,包括在疫情的管理上。
季愷文說:「港口和交通樞紐的重新開放將是關鍵,但這也會衍生很多疫情相關的風險。因此,這也必須做好管控。」
季愷文說,Omicron病毒傳染性高,上海解封后會不會疫情再起,很難預測。但他希望,上海能加快老弱人口的疫苗接種率,以盡快達到群體免疫,並避免再採取經濟代價很高的封控措施。
他說,上海封控這兩個月來,餐廳和娛樂等行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的損失慘重,但隨著解封,零售業可能因被壓抑的需求出籠而有所反彈。他也說,農民工和低端產業受創嚴重,但上海市政府應會出臺紓困措施,協助企業和員工度過危機。
對於解封,上海本地的企業大多樂觀以對,並期待上海盡速恢復經濟活力。
上海豫園旅遊商城有限公司的品牌營銷負責人金磊說,封城期間,商城旗下的南翔饅頭店、寧波湯圓店等品牌因屬民生產業,並未完全停工,而且透過外賣和到家服務來維持營收。他說,六一解封第一天,到工率已差不多恢復。
金磊告訴美國之音:「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了,肯定是個過程,但是會很快,因為看到現在都恢復了呀,地鐵、交通什麼都恢復了呀。」
但問及封城期間的損失,金磊不願多談,只直言:「那肯定」有損失。
上海市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的智能製造展銷平臺總經理郭永健也說,上海按下暫停鍵兩個月,他的公司和其他行業受到的影響都一樣,但希望解封后,能漸漸回覆正常。
郭永健告訴美國之音:「過去兩個月影響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漸恢復中,這個要需要個過程。」
相較於積極復工的企業,上海部分位於管控區的企業仍無法開工。一位從旅遊業轉行零售業的孫小姐說,她還在等開工通知,因為公司處於管控區。孫小姐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全名。
至於上海合乙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則選擇在端午假期後再開工,執行長胡鵬說,該公司不涉及製造,屬於高端的科技服務業,所以,疫情期間,人員可以彈性在家工作,處理長期的訂單。但她說,復工後需要密集出差,因此,她希望上海周邊的交通出行限制能完全鬆綁。
胡鵬告訴美國之音:「在復工上,會需要一些比較集中的出差,因為之前不能出差。這個是我預見到的,不可能馬上說,打開電腦,所有的事情都回來了,該去拜訪(客戶)的、該去談的,那你還是得去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會預期,一段時間的出差的需求。」
經濟學者:六月解封成效牽動外企出走決策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經濟學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上海才剛踏出解封的第一步,未來經濟復甦的力道尚言之過早,尤其,上海還不算全面解封,因為近幾日一旦發現確診案例,多個小區還是馬上遭封。
他說,疫情反覆及當局堅持的清零政策恐是上海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因為,清零和經濟難兩全。他說,封控兩個月,上海的汽車業、晶元和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其他製造業以及外企都受創頗深,其中不少外企已經在醞釀出走,包括將總部移出上海或將產線移往其他東南亞國家。不過,這位經濟學者認為,多數外企應該還在觀望,因此,六月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月,若上海解封的成效不彰、復工復產的政策宣示打折扣或又因疫情重啟封城,將重創外企對當局的信心,也助長外企的悲觀氛圍,更恐出現外企移出上海、甚至中國的拐點。
位於北京的歐盟商會和美國商會5月初公布的調查顯示,23%的受訪歐商今年考慮將現有或計畫中的對華投資轉移到其他市場,而高達52%的受訪美商則說,其在華投資已被推遲或減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靜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