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比較健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創造力、學習力也比較差,真是這樣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都覺得老年人比較健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創造力、學習力也比較差,真是這樣嗎?容易健忘是因為年紀大?本文破解3大迷思。
迷思1:老年人基本上都一樣,年紀大健康就會走下坡
這個迷思源自把老年人視為「別人」的觀點,電視廣告裡那些誇張的醜化加深這樣的印象。其實,人愈老愈獨特,愈與眾不同,愈具個人特色,也愈來愈互不相同。
人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老去,各自老化的速度也不同,凡是參加過同學會的人都能證實這一點,一段時間過去了,有的同學似乎都沒有留下歲月的痕跡,有的卻似乎蒼老許多。
因此,我們可能見到一個老人肌肉鬆垮但雙眸炯炯,另一個老人關節喀啦喀啦作響,腦筋反應卻十分靈活。伴隨年齡而來的身體變化,主因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取決於一系列互相影響的生理狀況,老化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了個人獨特的基因條件、幾乎完全在控制之外的環境因素以及個人選擇所導致的後果。
一個人所做的選擇可能會加快或延緩身體機能的變化,比方說,吸菸加快肺部、心臟和血管的老化,大幅提高罹癌的風險,而規律運動會刺激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減緩老化的過程。
整體而言,現代人不僅活得更久,晚年也更健康。美國、瑞典和其他國家的縱貫研究顯示,65歲以上人口的健康狀況持續改善,例如,根據研究結果,從生理機能來說,1990年的75歲相當於1960年的65歲。這些研究結果也證實人與人之間有著顯著的生理差異,老化過程人人不同。
迷思2:愈老愈糊塗,愈老愈健忘
有一回,在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一家旅館大廳,英國指揮家、倫敦愛樂樂團及皇家愛樂樂團創始人畢勤爵士(Sir Thomas Beecham,1879~1961)碰見一名高貴女士。他不大記得在哪裡見過她,但是記得她有一個出名的哥哥。
他巧妙應對,問起她哥哥的近況、是否還在工作。那位女士回答:「他很好,還在當國王。」人人都會擔心自己的記憶力,年紀愈大就愈擔心。我們相信傳統(與現代)的老年人成見,以為上了年紀就愈來愈健忘幼稚。
更糟糕的是,當我們老去時,社會似乎愈來愈無法包容犯錯,我們也接受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忘了把車鑰匙放在哪裡時,就開始懷疑:「這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嗎?」我相信「莫非定律」這種怕什麼來什麼的宇宙法則,這樣擔心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更加健忘,「我來是要拿什麼?」的惡性循環,可能就這麼形成了。
輕微的健忘大多是正常的,無關緊要。85歲以上的人群之中,認知功能完全正常的遠超過半數。我不是在粉飾阿茲海默症一類失智症的嚴重影響,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是影響記憶和其他認知領域的疾病,不能代表正常老化,除此之外,這些疾病可以透過年輕時的積極心智活動來預防或阻斷。
來看看著名的科學研究「修女研究」(Nun Study)。這項進行了15年之久的縱貫研究,以678名聖母學校修女會(School Sisters of Notre Dame)修女為對象,她們的年齡落於75~107歲之間。
邁入老年後,每位修女年年接受檢查,評估認知能力與生理機能。這群參與研究的修女身亡後,研究人員又解剖她們的大腦檢查。在20多歲宣誓時,修女都寫了一篇自述文章,研究人員以此做為語言和文體的參照資訊,拿來和她們晚年的認知能力評估結果比較。
有趣的是,比起句子結構非常簡單的修女,句裡行間更有思想的修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低很多。這起研究十分難得,因為所有修女的許多生活方式因素(如營養、環境與衛生保健)幾乎是相同的。這起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年輕時的學習、創造力以及腦力活動,有助於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迷思3:年紀愈大,學習力和創造力愈差(老狗學不了新把戲)
這個有害的迷思與前述認知注定衰退的迷思有關。我有個103歲的病人,曾經從事外交工作的他正在寫一本關於國際外交的書。這5年來,他每天早上花好幾個小時寫稿,在他那臺手提式史密斯科羅納(Smith Corona)手動打字機上敲敲打打,老化可曾削弱他的學習力和創造力?即使有,我也沒有察覺,除了高齡與寫作的毅力外,他沒有異乎尋常之處。
人老了,學習力和創造力無可避免會下滑——這樣的觀點不僅錯誤、悲觀,還有潛在的危險。想要老得好,少不了積極的創造性活動,創造力是想像力的實踐,要素包括了行動、參與和發揮才智,這些要素都不受正常老化的限制。
的確,創造力的要素隨著生命改變,但是改變反而使創造力愈來愈豐富,而非一點一滴消磨它。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 B。C。)在《尼各馬科倫理學》(NicomacheanEthics)提過:「學習是發達時的裝飾,逆境時的庇護,年老時的糧倉。」
老年的心理健康與終生學習息息相關,達文西在《達文西筆記》(Notebooks)寫道:「年少習得的知識,可以杜絕老年的不幸;如果明白老年以智慧為糧,你就會趁年輕時努力學習,以免老來缺乏營養。」興趣、活動、動機和健康對終生持續學習能力影響很大,應趁年輕時培養興趣,當年齡增長,也要保持活躍、繼續創作,才能在晚年持續過著豐富充實的創意人生。
本文整理、節錄自馬克・威廉斯《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台大醫學權威詹鼎正審訂推薦》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