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哪些習俗和禁忌?一次告訴你!(圖)


2022年5月5日,乃是立夏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22年5月5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裡的立夏,立夏,為夏季之首日,「立」代表開始,「夏」是大的意思,「立夏」就是代表著春天播種、種植的作物長大了。「立夏」也代表夏天來臨,跟立春、立秋與立冬這三大節氣一樣,都是代表著季節的開始。不過,縱使今日進入了立夏,代表夏天正式展開,但距離酷熱夏日仍是有一段時間。換言之,真正炙人的天氣尚未來到。

從春季至夏季,萬物農作經過春季的滋養之後,繼續在溫暖夏季中成長茁壯,因此這一段時間也是農作重要的生長期。

在立夏的相關諺語中,就提及了農業常識:「三月無清明,四月無立夏,新米舊米價」。此諺語的意思是說:清明不在三月,立夏不在四月,當年產生的新米(一期稻米)必定會與舊米一樣,價格昂貴。

至於「立夏北,無水通磨墨」,則是指:立夏日刮起北風,代表會出現乾旱。

「立夏的雨水潺潺,米粟刈到無處置」的意思是指:立夏這一天下雨,意謂五穀豐收。

「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則是指:如果立夏當這一天,青蛙沒有鳴叫,代表夏季將多雨。

民間預告即將邁入炎夏的立夏,除了透過這一些流傳的傳統諺語,還包括習俗及養生觀點,接下來就為諸君一一介紹。

立夏的習俗與禁忌

一、吃清涼解毒的食物

除了上述的俗諺,民間還流傳「立夏補老父,穀雨補老母」這一諺語。這話指的便是要在立夏這一日為年老的父親進補,但由於立夏時值酷熱夏季,人們容易感到心煩、燥熱、上火,故立夏的飲食原則為「養心」,最忌諱熱補,也就是要避免食用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等會導致身體燥熱的食物,而理當以涼補為主。換言之,飲食應當以清熱解毒、「清淡」為主。

至於應該要選擇哪一種的涼補食物,才能夠清涼、解熱、排毒呢?其實,每個地區準備的涼補食品都略有不同,其中包括草仔粿、米苔目、蒲仔麵、甜麵條等美食均屬涼補物品。

這段期間除了多吃以清熱解毒為主的食物之外,建議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至於民間所謂「立夏養陽」即為上述的「立夏重在養心」,因此想要養心,在此階段可多飲用牛奶、多吃雞肉、鮭魚、豆製品、瘦肉等富含蛋白質或維生素B的食物,如此一來,既能補充營養,又能達到強心的作用。

另外,由於進入了夏季,自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可謂是一日內最炎熱的時段,因此應當盡量避免在這時候進行劇烈運動,還得記得多多補充水分,但切勿以含糖飲料來替代人體的絕佳飲品--白開水。

二、忌吃白色蔬果

民間習俗中流傳「立夏」應當要避免吃白色蔬果,包括白菜、水梨等,但可以改吃「紅色蔬果」及富含水分的水果,藉此多多補充陽氣及水分,例如鮭魚、紅棗、枸杞、櫻桃、番茄等。

三、吃立夏蛋

由於在炎熱夏天內,人們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疲乏倦怠等狀況,因此民間出現了在立夏這一日吃蛋的習俗。雖然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立夏習俗,但在華人社會中,最常見的便是吃「立夏蛋」。

民間還出現一句俗諺為「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意思是指:立夏吃了蛋,就能夠在夏日內不「疰夏」。疰夏,在中醫中是指:因為暑氣而產生倦怠、低熱等身體狀況。而人們之所以挑選雞蛋吃,是因為它除了營養價值高,還因為其外型圓滑,極富圓滿之寓意,這恰恰符合人們想要祈求身體健康、生活圓滿的願望。

四、忌坐門檻

民間相傳立夏的民俗禁忌是不宜「坐在門檻」,否則除了可能會引發全身痠痛不舒服,還可能發生疾病纏身的壞事。民間有一說法是因為這一天是門神生日,如果坐在門檻上,就會觸犯到祂們。

小編小提醒:民俗說法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文留言

作者清淺 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