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求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圖片來源: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面對疫情給經濟造成的衝擊,中南海決策層近日召開了多場重要會議,習近平更要求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但事實證明,該政策和經濟運行規律相悖,二季度中國經濟或急轉直下。
中共二十大將在今年秋季召開,外界普遍預計習近平試圖獲得第三個任期。在換屆之年,保持所謂的「穩定」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路透社》說,「從政治局會議內容中看不到將退出當前‘動態清零’的信號,亦沒有要向‘與病毒並存’策略轉變的信號。」
陸挺認為,隨著「動態清零」政策紅利的減弱,相關成本將大幅上升,「這將讓中國實現今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更為艱難。」
中國各地財政和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習近平在4月29日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經濟會議。會議特別強調,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實現全年經濟5.5%的增長目標。
習近平在會議上表示,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來促進經濟增長,並且「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在4月26日,習近平召開的財經委員會第11次會議上強調,「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4月27日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主題也是「穩就業和穩經濟」。
實際上,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不可小覷,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發動機」,長三角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受疫情的影響尤其嚴重,例如,上海、江蘇和福建的整車貨運流量指數過去兩週分別同比下降了80%、41%和40%,促使海外進口商將訂單轉移至東南亞等國家。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中國經濟目前無法從「出口」、「內需」兩大方向得到增長,剩下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但有不少問題,因為基建已經飽和,沒有那麼多市場和需求。
《彭博社》也認為,北京當局加強基建推動經濟發展已經是「老套路」,加強基建是為了拉攏投資,通過帶動產業鏈發展、穩定經濟,不過按照過去的經驗分析,這恐怕只會增加債務,導致某些行業產能過剩。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30日公布的製造業關鍵指標也顯示,經濟頹勢難擋。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較前月下跌2.1%,降至47.4,是2020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更是減少6.5%,低至41.9。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用來衡量製造業活動的關鍵指標,PMI若高於50代表處於擴張,低於50則表示處於收縮。
儘管中國經濟數據在第一季度有所增長,但是,當局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和俄烏戰爭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從4月開始顯現,並產生深遠影響。
另外,調查顯示,上海封城造成民眾的飢餓、跳樓自盡等次生災害,更對中國民眾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自由亞洲電臺《中國最錢線》節目評論稱,上海封控期間,人們紮紮實實地體驗了一把「蘇聯笑話」裡的世界:每天早上訂十幾個鬧鐘搶菜,手快有手慢無。搶到的菜卻像開盲盒,不要說不考慮個人喜好,很多菜已經爛成一堆「濕垃圾」,土豆上長出幾寸長的芽。實際上,這些都是計畫經濟時代,比如前蘇聯和毛時代中國人們的生活日常。封城中派發的各種物資,和當年的國有糧店菜店肉店一樣,是國家統一調配的,缺少了價格這個無形之手,當然無法精確匹配每個人的需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