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4月29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表示堅持清零防疫政策還要穩住經濟。但該政策已經傷及經濟,會議並再次提及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似乎這是唯一挽救經濟之道。
政治局會議凸顯各類經濟風險顯現
北京當局設定了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5%的增長目標,經濟學家表示,如果沒有大量政策支持,將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因COVID-19感染病例增加而封城和其它的嚴厲限制措施,對企業和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破壞。
中國經濟在面臨巨大壓力以及股市、人民幣匯率明顯承壓之際,中共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表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穩住經濟,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
會議提及,「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並特別提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挑戰。
會議還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
會議內容凸顯各類經濟風險顯現,然而,諸多信息表明,嚴厲的封城等防疫措施,造成長期的經濟損害。
以上海為例,在3月底上海爆發Covid-19變種病毒後,中國官方對2500萬上海居民進行了毫無預期的長期封鎖,至今已經一個月。這種封城措施導致經濟活動幾乎停擺,由政府來操控商業市場,該模式還被運用到其它的省市。
上海是中國經濟產值最高的城市,也是國際商業與金融業最集中的地方。分析認為,上海的現狀映射了中國營商環境的困境,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並損害了中國整體的商業前景。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救命稻草?
習近平在29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再次提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在4月26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主持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中國官媒發文造勢稱,「基礎設施建設被提到關乎經濟和安全的重要位置。」
會議提出,基建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多方面作用」,「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帳」。
財經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否有需要,來一場全社會的基建大躍進?
出口、投資和消費是經濟學界認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最為薄弱,北京當局近年多次聲稱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甚至提出了經濟「內循環」的計畫。然而,外貿、投資和消費都已經處於頹勢,在嚴厲的封城等防疫措施影響下,這都是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日前向自由亞洲電臺分析指出,北京當局重回投資基建的老路,顯然是迫不得已:「這是因為當局已經沒有別的招了。消費是刺激不出來的,因為老百姓都沒錢,特別是今年中國經濟明顯下滑,大家都不敢消費。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上海港,以及珠三角地區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開工不足,產業鏈出現了問題。所以出口也指望不上,那麼只能靠基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