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4月30日訊】今天我繼續上一次節目的話題,美國二戰後大戰略大藍圖從構世界的模式,在今天多變的世界局勢下,已經不再適用,必須改變才能有所突破,如果你還沒有看上一期節目,建議你先看一眼,出門左轉就能找到。
言歸正傳,上次結尾的時候賣了個關子,美國外交政策該具體怎麼改變呢?
首先,腳踏實地、就事論事的應對國際環境做出判斷,思維框架從原定的理想藍圖中跳出來,更注重過去經驗的積累和繼續的摸索,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相當難。過去二十年來,西方自由社會一直抱著一種天真的和平演變中國的理想,中國經濟發展了,出現了中產階級,就會爭取政治上的自由,韓國如此、臺灣如此、菲律賓如此,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如此呢?在這樣的理想大藍圖下,西方社會對中國經濟的迅速騰飛、中共集權的加速,以及對中共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的挑戰,沒有足夠的認識。中共放棄韜光養晦政策有十年的歷史了,在南海頻頻亮劍,但奧巴雖然口頭上表示要把軸心轉移到亞洲,但那也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實際的動作,相反的,歐巴馬政府期間美國軍事力量日落西山,川普(特朗普)上臺後倒是對中共相當警覺,但他卻退出了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中共對世界秩序的挑戰早就開始了,西方一直視而不見,這就是被理想的大藍圖給限制住了,被和平演變的幻想給限制住了。
對俄羅斯也是一樣,俄羅斯對周邊國家的侵略不是今年二月進攻烏克蘭開始的,2008年侵略喬治亞、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都被歐美認為是孤立事件,不是俄羅斯開始要挑戰歐美聯盟的開始,還是一廂情願的希望能和平演變俄國,歐巴馬上臺後就跟俄羅斯從新定位兩國關係,川普上臺後希望拉攏普京跟美國一起對付中共,但他沒有連任成功,拜登並沒有繼續川普的戰略轉變,把普京推到中共一邊。
美國在阿富汗、敘利亞、和其他麻煩地區的態度也一樣,被認為是偶然的、孤立事件,不會波及到國際社會。現在回過頭來看,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越過了紅線,歐巴馬政府沒有作為,跟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沒有關係嗎?兩者只相差一年。普京決定攻打烏克蘭,跟去年美國阿富汗撤軍灰頭土臉沒有關係嗎?兩者相差一年都不到。
其次,美國不妨從中國的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尋找靈感。如果把整個地球比作是一家企業的話,二戰後的美國是企業的大股東,掌握著51%的股份,美國可以說了算,但今天美國的股份已經降到25%,中國佔有了15%的股份,美國還是最大的股東,但已沒有了超過半數的股份和決定權,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政策取向,乃至外交文化,必須採用大國之間互相博弈的、靈活多變的策略,決策過程必須快,言必行、行必果,在行動過程中繼續調整戰略。
第三,現有的許多機關、建制已經過時,不再適應新的環境。那美國軍隊來說,這方面做的最好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過去二十多年的反游擊戰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適應新形勢做出了不少改良,變成了美國在在印度太平洋海域的一支遠征軍,而美國其他幾個軍種就沒有什麼改良,還是在過去的框架下運行著,其他政府機構就更不用說了,情報部門、對外援助、外交,等等等等,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敗並不僅僅是具體外交政策的失敗,更是整個老舊的官僚體系不能適應新形勢的失敗,儘管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軍事的、經濟的,但於事無補。美國在阿富汗投下上萬億美元的資源,卻培養不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也沒有培養出能治安的警察,但是,現在沒有任何跡象現實,美國的國家安全建制有任何的反省和改良動作。
其實要改變並不是那麼難,有些方法過去用過,起到了作用,現在拿出來從新啟用就是。比如說,現在大國之間的博弈越來越多的在信息上下功夫,攻心為上嘛,美國過去曾經存在過宣傳部,美國新聞署,中文簡稱「美新署」,為美國外交服務的宣傳辦公室,成立於1953年,冷戰時期,但是蘇聯解體之後,美新署在1999年就被解散了。現在面對來自中共的宣傳攻勢,大外選、軟實力,是不是從新啟動美新署呢?現在美國頻繁的遭遇黑客襲擊,有的是國家特工黑客,更多的是來自半官方半民間的黑客組織,美國不也同樣可以鼓勵民間的網路攻擊力量麼?真相就是力量,獨裁者就怕曝光,獨裁者的執政基礎離不開謊言和宣傳,向獨裁國家的民眾傳播真相不就是攻心戰,孫子兵法的上乘麼?
第四,美國真的就不能同時應對多個挑戰麼?現在美國朝野都形成共識了,一次只能處理一個危機,這不是美國實力不行,這是眼下這一波美國執政精英們的腦袋不行。二戰期間,美國不就同時兩線作戰麼?同時跟納粹德國和日本作戰麼?我舉個例子,你一定很熟悉本拉登被擊斃那天晚上,在白宮戰情室,歐巴馬、拜登、希拉里、國防部長、白宮安全顧問團隊目不轉睛的觀看,這是一張歐巴馬政府標誌性的照片,歐巴馬競選連任期間的一句口號就是:救活了通用汽車,打死了本拉登。可是你知道美國向德國發起進攻,諾曼底登陸前美國領袖們在幹什麼嗎?根據當年紐約時報的寫真照片,羅斯福總統看了一場電影,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在讀一本小說。而現在呢?在美國撤軍阿富汗期間,據說拜登的國安顧問所利文一天只睡兩個小時,至於嗎?
可以說,美國的外交從二戰後的務實、幹練、高效,變成今天的陳舊和迂腐,更像是紙上談兵,大框架、大藍圖、大戰略,講起來口若懸河,怎麼實現?不知道。為什麼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呢?美國缺人才嗎?不缺,美國缺的是適應新時代的思維方式和指導方針,美國是全世界最吸引人才的地方。美國不需要花很多錢從新弄出一套外交高等教育體系,就很實在的在一些大學開設一些課目,在政府機構辦一些有地放矢的培訓,沒有必要跟商學院、社會學院攙和在一起,就好好培訓決策過程的高效和優化執行就非常好了。說到執行,美國政府官員的任命還真是個事,拜登執政已經一年多了,到現在,國務院、國防部八百多個空缺,現在才填滿了三分之一而已,其中包括韓國大使、烏克蘭大使、負責西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負責國際安全的國防部助理部長,白宮和參議院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知道,這還不是黨爭造成的緩慢,白宮和參議院都掌握在民主黨手裡。美國政府機關裡面有太多的政治任命的職務,當然新的總統帶來新的人選,有助於給各個政府部門注入新的活力,但現在政治職務太多了,尾大不掉,縮減一半都不為過,但是,增加一個職位容易,去掉一個太難了。
烏克蘭戰爭對美國朝野,至少對美國外交界是當頭一棒,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對中共的認識,把中共當作頭號敵人,川普想跟當年尼克松打中國牌對付蘇聯一樣,拉攏普京,打俄國牌對付中共,可惜拜登沒能活學活用,最後把普京推到美歐聯盟的對立面。如果美國看不懂春秋戰國,不妨也可以學學當年的羅斯福總統,我指的不是二戰期間的羅斯福總統,我指的是西奧多、羅斯福,一次大戰前的美國總統,他就相當的不拘一格。在擔任海軍助理部長期間,他大力整頓海軍,當總統之後大力整頓陸軍,為美國晉身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1905年日俄戰爭後,羅斯福大力促成了日本和俄國簽定和平條約,他這麼做是出於美國的利益;他早就看出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因素,遠遠早於其他美國人,他還強烈主張美國及早干預,如果美國真的早一點干預的話,一戰可能不會打那麼久。羅斯福有自己的執政理念,但不拘泥理念,他會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羅斯福活躍的年代,美國還不是霸主,而是跟歐亞群雄並起逐鹿的年代,今天的美國,應該好好跟這位羅斯福總統學一學。不改變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