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鑑圖説》之下車泣罪。(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帝鑑圖説》由明代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主編,供尚在沖齡的小皇帝萬曆帝閱讀。該書圖文並茂,語取易曉,由一個個小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圖,萬曆帝一經觀賞,便愛不釋手,該書也成為後代帝王的啓蒙讀物。萬曆帝特命史官把此事載入史冊,「以昭我君臣交修之義」。
《帝鑑圖説》取自唐太宗「以古為鑑」之語,這正是張居正主持編撰這部書的指導思想。「溯唐虞以迄漢、唐、宋理亂興衰、得失可為勸戒者,條其事百餘,各因事繪圖,系之説」,「視其善者,取以為師」,「視其惡者,用以為戒」。因此,《帝鑑圖説》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聖哲芳規」講述了歷朝帝王勵精圖治之善,取以為師;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狂愚之禍,引以為戒。
《帝鑑圖説》中,圖畫佔有相當份量,每則故事都配一幅圖畫,每幅圖畫都佔一整幅頁碼,全書畫面設色典雅,線條流暢,造型生動,人物的表情、動態、服飾無不精心繪製,展示了當時繪畫藝術的超卓技藝。在明朝,繪畫藝術得長足發展,湧現出像仇英、陳洪綬、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著名畫家。《帝鑑圖説》的繪畫者雖未署名,但以其為御用圖書配畫的資格論,必為一時之秀。
5、下車泣罪
《帝鑑圖説》之下車泣罪。(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夏史紀:大禹巡狩,見罪人,下車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順道,君王何為痛之?」王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為心;我為君,百姓各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大禹巡行諸侯之國,路上遇見一個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車來問其犯罪的原由,聽後傷心垂泣。大禹左右之人向君王說:「這犯罪之人,所為不順君道,當加以刑罰,君王何故要痛惜他呢?」
禹說:「我想起堯舜為君之時,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依著堯舜的心為心,守體安分,自不犯刑法。如今我為君,不能以德化人,百姓們便各以其心為心,不順天道人理,所以犯罪。犯罪者雖是百姓,其實是由於我之不德以致之,所以我會感到傷痛啊。」
大禹不以罪人可惡,而以不德自傷如此,所以增修其德,而期於無刑者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