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鶴和仙鶴有甚麼不同?王安石指出重點(圖)

作者:   2022-04-24 0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頭上頂著紅冠的丹頂鶴,是神仙最喜歡的座騎之一,被尊稱為仙鶴。
頭上頂著紅冠的丹頂鶴,是神仙最喜歡的座騎之一,被尊稱為仙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神仙除了長生不老,還可以翱翔,像道家神仙就時常駕著美麗座騎,在天上飛翔。《集仙錄》載:「群仙中集,位高者乘鸞,次乘麒麟,次乘龍鳳鶴。」看來無論神仙是乘龍或乘鳳,甚至是乘坐麒麟,都是有的,只是已經很難看到龍、鳳、麒麟了,但仙鶴翩翩地跟隨著還是有的。而且,仙就生活在我們周遭。此外,王安石還專門點出仙鶴與鶴的不同之處。

天生高貴、數量稀少的鶴,在鳥族中的地位只屈居於鳳凰之下,它直立起來可以有一米多高,遠遠超越其他鳥兒;纖細優雅、丰姿飄逸,總是規規矩矩、不疾不徐地漫步,彷彿無心落入凡塵的仙人一般。也由於鶴,被認為有「三長」:長長的脖子,長長的腿,和長長的鳥喙,看上去仙風道骨極了!

雖然鶴的種類繁多,但其中頭上頂著紅冠的丹頂鶴,才是神仙最喜歡的座騎之一,故被尊稱為仙鶴

仙鶴除了似仙人,還是神仙眷侶的化身。像干寶《搜神記卷十四》云:「滎陽縣南百餘里,有蘭巖山,峭拔千丈,常有雙鶴,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相傳云:昔有夫婦隱此山,數百年,化為雙鶴,不絕往來。忽一旦,一鶴為人所害,其一鶴歲常哀鳴。至今響動岩谷,莫知其年歲也。」所以,仙鶴總是雙雙對對,雌雄相隨,情感忠貞。

宋朝王安石也寫了一篇《相鶴經》,來描述仙鶴之珍貴,以及其與鶴之差別:「鶴者,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六十三年小變,百六十年大變,千六百年形定。生三年頂赤,七年飛薄雲漢,又七年夜十二時鳴,六十年大毛落,茸毛生,乃潔白如雪,泥水不能污,百六年雌雄相視而孕,一千六百年飲而不食,胎化產,為仙人之騏驥也。夫聲聞於天,故頂赤,食於水,故喙長,輕於前,故毛豐而肉疏,修頸以納新,故天壽不可量。所以體無青黃二色,土木之氣內養,故不表於外也。是以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清崇也。其相曰:「隆鼻短喙則少瞑,露睛赤白則視遠,長頸疏身則能鳴,鳳翼雀尾則善飛,龜背鱉腹會舞,高脛促節足力。」其文,李浮丘伯授王子晉,又崔文子學道於子晉,得其文,藏嵩山石室。淮南公採藥得之,遂傳於近代。熙寧十年正月一日,臨川王某筆。」

《相鶴經》這一段話的主要意思為:鶴這種鳥兒每六十三年就會發生一次蛻變,活到一百六十年時還會有一次大的蛻變。在六十歲時,鶴身上原來的毛羽就脫落了,全部換成潔白如雪的絨毛,從此再也不受泥塵污染;假使一隻鶴能活到一千六百歲的話,它將從卵生變為胎生,從此只需要喝水,再不必吃東西了,這時它將晉升為神仙的座騎,也就是仙鶴。

記載了仙人駕乘仙鶴的古籍亦是有的,例如漢代劉向《列仙傳・王子喬》載: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立祠於緱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為:周朝時,周靈王的太子王子喬很喜歡吹笙,那聲音就像鳳凰的鳴叫一樣。有一天他到伊水洛水之間遊玩,遇到了道士浮丘公,聰明靈慧的他立馬跟隨浮丘公赴嵩高山學道。

過了三十多年,周靈王過世了,周景王即位,派出大臣桓良去高山上找尋兄長王子喬。王子喬隨後現身,並對桓良說,要自己的家人在七月七日時,赴緱氏山上等他。到了那一天,人們果然看見王子喬乘著一隻白鶴停留在山巔上,但大家只能仰望卻觸碰不著他。王子喬向眾人揮手,幾天之後就飛走了。

後來,人們便用「駕鶴」來比喻得道成仙,修煉者駕鶴飛去,也成了道家最瀟灑無比,了無牽掛的升天姿態。

責任編輯: 云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