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一樣的上海 一牆之隔兩重天(圖)

 2022-04-08 07: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上海農民工
上海農民工(圖片來源:LIU JI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8日訊】同為上海市的中心城區,靜安、盧灣、徐匯、黃浦是繁華商業區和高檔住宅區,而閘北、普陀、楊浦則集中了大批低收入人口。記者在當地調查時,連月均收入只有2000來元的司機都說:「閘北、楊浦,那是窮鬼住的地方!」

閘北區是上海市的「邊緣區」,這裡有大批磚木結構的老房子。在連片的「棚戶區」裡聚集了各種低收入者,如從邊疆回來的知青、外來打工者等,他們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據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閘北區申領低保的人口佔全區戶籍人口的3.6%,其中大多是失業者以及老人和孩子。而這裡的「低保邊緣戶」是現有低保人口總數的三倍之多。

蕃瓜弄社區目前居住了1680戶居民,低保戶有178戶,佔比超過10%。蕃瓜弄社區幹部告訴記者,社區1964年建成,上世紀80年代能住到這裡的產業工人,大都是敲鑼打鼓來的。因為當時能在這個小區分到房子的,一般都是廠子裡的「五好工人」。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工人下崗越來越多,大批產業工人成為低收入人群。

社區居民李存榮今年53歲,是上海市鐵路局的一名機車維修工,一家三口在21平方米的房子裡居住了14年。記者看到,包括李存榮在內的三戶人家共8口人,一起住在一套51平方米的房子裡,共用廚房和衛生間。李存榮說,這個小區所有的樓房都是這個樣子,雜亂、擁擠、骯髒,而且水費、煤氣費一起算,日常矛盾很多。

儘管現在居住條件艱苦,但是回憶起當初分房時,李存榮還是很「驕傲」的。他說,這個房子是因為他妻子在上海市印染化工廠裡表現好,於1996年時分到的。但是,他妻子王紀芬原來工作的企業2001年關門,幾百個工人全部下崗,她也只能回家。

現在,在上海電機學院上大二的女兒一年僅學費就要1萬元,一家人只能靠李存榮一個月約2000元的工資緊緊巴巴地過日子。「像我這樣的家庭在這片社區裡還屬於中等。」李存榮說,「幸好我們夫妻倆現在身體還好,沒有什麼病,鄰居家裡有病人的,生活就非常難了。」

李存榮隔壁家是低保戶潘文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積水等多種疾病,沒有勞動能力,2000年他妻子肝硬化去世。他兒子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學,學費全靠貸款。為了維持生活,孩子平時在學校圖書館打工,後來到一家「不夜城」接電話,一小時工資10元,一天要干4個小時。

「原國有企業產業工人多的地方,貧困群體就多」,上海市民政局一位幹部告訴記者。如上海楊浦區,當年產業工人50萬,佔上海全市18個區縣的1/10。目前,該區拿低保的人口有3.4萬人,也佔全市低保人口的近10%。2009年初,上海市將低保標準從400元調整到425元後,雖然只提高25元錢,但僅僅一個楊浦區「低保戶」就驟增2000多人!

房價下的居無定所者

在上海,一方面富人云集,每平方米五六萬元的樓盤,開盤就搶光。如今年8月8日在浦東新區開盤的星河灣小區,周邊樓價每平方米2萬元,它賣到5萬元,總共322套房,一天之內賣260套,總銷售額超過40億元,業內人士稱這種情況在世界房地產市場都罕見。

另一方面,居住在棚戶區和老舊社區的人們,卻是連棚屋和老舊房的產權都沒有的無房一族。在蕃瓜弄社區,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三四戶人家在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居住條件非常簡陋。這些房子屬於承租公房,居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一個月交四五十塊錢的房租。

李存榮說:「對我來說,買房就別提了,我們即使賣血,也買不起兩萬塊錢一平米的房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困難戶情願住在十分簡陋的住房裡,也不願被拆遷。和病殘兒子一起住在「交通花園」(棚戶區)的李繼梅聽說現在她所住的小區要拆遷,十分心焦。「這裡要是拆遷了,我和孩子就沒有地方住了。現在儘管房子差,可換個地方,房租就沒有這麼便宜了!」

不僅如此,由於住房商品化過程太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供應嚴重不足,大批低收入人群無房可住。在上海市楊浦區,很多街道已經出現流浪的人群,每個街道少的四五個,多的十來個,居無定所的人群已經給民政部門和公安部門造成很大的壓力。

街道幹部表示,這些人平時經常來民政部門反映困難索要低保補貼。歲數大的整天提要求,年輕點的就在外面混,晚上睡在網吧、急診室、棋牌室、澡堂等,實在過不下去就偷盜犯罪,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杭州金融女民工:想起夢想改造家有一期是改造一套上海老房子。

主人翁一家是上海本地人,家在淮海中路,爸爸媽媽和兒子,居住面積11平米。雖然地段好,但是房子非常老舊,居住品質很差,差到你們不太能具象想像,比如每天爬90度的梯子把痰盂搬上搬下。

一家三口雖然是上海本地人,但也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工作,普通的收入。這家兒子目測也有30歲了,跟女朋友談了9年沒辦法結婚,因為買不起新房子,而現在11平的老房子實在住不下。

採訪中有個片段我蠻有映像的。

其實一家人之前也有在為買婚房攢首付,但是因為投資失敗(可能是P2P),百萬家當打了水漂,兒子的婚房直接就飛了。後來上海房價一路飆升,他們一家就更買不起房了,只能繼續蝸居在這11平方的老房子裡。

說到這一段的時候,母子兩個的眼裡都有淚花。

在上海,像這家這種情況的本地家庭其實還有很多。一線城市就是這樣,北京也好上海也好,這個城市不屬於本地人,他們屬於全國的精英。大城市的生存難度,並不會因為你是本地人而精準降低。相反,外地人混不下去了起碼還能回老家,而像這期夢想改造家中的一家人,如果沒能力買新房,世世代代都只能窩在這11個平方里每天爬上爬下端痰盂。

上海這一波疫情,老百姓們在家封閉了這麼久,住湯臣一品的就當放假了,如果是像上述所說的居住環境,講真,比坐牢還慘,人真的要瘋掉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最博覽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