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坐在金葉背景雙曝光或剪影設計及菩提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古印度北部有一個迦毗羅衛國,地點在今尼泊爾南部的提洛拉科特附近。這個王國的太子喬答摩悉達多,在一棵大樹下參禪悟道,修煉成佛,即今被佛教徒尊稱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當時修佛參悟,打坐時的那棵樹,原名叫畢菠蘿樹,後來被釋迦牟尼的信徒改稱為菩提樹。
我多年前寫的介紹國樹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這棵菩提樹至今仍然存活著,它在現今尼泊爾境內。因為在古印度時期,尼泊爾是古印度的一部分。最近還有人問我,菩提樹長什麼樣?此文就再說說菩提樹。
其實我的那篇拙文,2016年刊登在本網《看生活》欄目。為了便於讀者瞭解,在此我再簡要的說說菩提樹的植物學特徵。
菩提樹是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樹葉深綠色,卵圓形革質,有光澤。樹葉基部呈心形,有長葉柄,長約7-10厘米,樹葉的尖端形成一個長尾巴。我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如何辨認菩提樹與槭樹,觀察樹葉,這個長尾,就是菩提樹的特徵之一。菩提樹有氣根。菩提樹的花序托為扁球形,無柄、成對、腋生。花基生有苞片3-4片。雌花及癭花同株、同序。雄花有被片3,雌花和癭花被片5,子房有長柄。菩提樹每年11月開花,它結的果實呈扁平園球形,果實冬季成熟時為紫黑色,可以吃。
菩提樹是印度和尼泊爾的國樹。被當地民眾稱為聖樹。在網路上,有中文媒體介紹七葉樹的文章,把七葉樹列為世界四大行道樹,而且有文有圖。說世界四大行道樹木是法國梧桐、七葉樹、椴樹,榆樹。在介紹七葉樹的文章中,說七葉樹又名婆羅樹、婆娑樹、菩提樹,是亞熱帶及溫帶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抗風雪,是落葉喬木,根深葉茂生長緩慢,樹齡可達數百年,樹姿壯麗,葉大形美,適合庭院、公園作綠蔭及人行道栽培。並介紹說在歐洲德國、法國、及亞洲的日本作行道樹木,在中國的寺院杭州靈隱寺也有栽培。
以上這些介紹,如果只是說七葉樹,沒有錯。但是此文章錯就錯在把七葉樹,與菩提樹混為一談,更有甚者,文章還說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此樹下悟道修成正果的。這就更荒謬了。
他這篇文章很容易誤人子弟。我看此文的彩色插圖,照片確實很美,照的就是七葉樹。但絕不能把它叫做菩提樹。
在植物學上,七葉樹屬無患子科七葉樹屬,也叫猴板栗。這種樹的原產地在北美和歐亞大陸。這種落葉喬木樹的特點,也反映在它的名字中,它是復葉,有深綠色紙質單葉片5-7枚,葉片狹長,葉脈明顯。七葉樹樹皮呈深褐色灰褐色。它的聚花呈穗狀,也就是說,直立密集圓錐花序頂生,有花梗,開白色花,花瓣4片。雌雄同株。七葉樹的種子,近似球形。花期在4-5月,果實成熟期9-10月。七葉樹的種子含有皂角苷,這是一種有毒物質,人不可直接食用,但可入藥,榨油也可制肥皂。也可提煉澱粉。有些動物有抵抗力,可食其果實,如猴子、松鼠、鹿。
我曾經在廣東南華寺仔細考察過菩提樹,並向寺院老僧人請教過有關知識。我寫此文,就是要講明真相,菩提樹是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它和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七葉樹,是兩種不同的樹木。它們不僅植物形態(根、莖、葉、花果)不同,習性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而且壽命也不同,文化內涵也不同。所以不能放任某些人為了只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指鹿為馬或張冠李戴混為一談,因為這是一種破壞神傳文化的行為。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