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 中共得利為何要反日?(圖)


中共為何突然對南京大屠殺感興趣?(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1980年代之前,南京大屠殺在中國大陸還是研究領域的禁區,那麼,中共為何突然對南京大屠殺感興趣?經過比毒奶粉還可怕的黨文化洗腦,大多數80後、90後對中日關係的變化不甚瞭解,對中共為何要煽動反日情緒更是一無所知。

1994年1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外交文選》,讀者驚訝地發現毛澤東一再對日本侵華表示感謝。對此,中央黨校黨史部李東朗教授的解釋是,毛澤東「是說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客觀上起了促使中國人民覺醒的反面教員的作用」。

沒有日本的侵略,就沒有西安事變,中共無從取得合法地位,國民黨根本不可能讓你一邊消極抗日,一邊積極發展、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1937年中共軍隊僅4萬餘人,根據地只剩下陝北一隅之地。抗戰之後,中共奇蹟般地創造出近百萬正規軍和220萬武裝民兵,大半個華北以及華中、華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它的天下。

汪精衛對中日戰爭的結局洞若觀火:「打下去最後只能是國民黨垮,中國最後歸共產黨;退一萬步說,假使日本失敗,國民黨也要垮臺。」真是不幸而言中了!

反共與抗日並不矛盾,可惜西安事變讓這一切化為泡影。

毛澤東說西安事變把中共從牢獄中解放出來,確為喜極由衷之談。數十年來中共盛讚張學良、楊虎城為」千古功臣」,乃是發自肺腑的無限感激之情;毛澤東對日本侵略的感激之情,又何嘗不是發自肺腑!

1972年9月29日,放棄要求日本戰爭賠款的中共與日本建交。1984年9月,3千日本青年應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邀請訪華,中日友好達到了高潮。蜜月期間,拍攝了《玉色蝴蝶》、《天平之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影片表現一衣帶水的情誼;《望鄉》、《人證》、《追捕》及栗原小卷、高倉健、中野良子等日本影片和明星風靡大陸。

六四大屠殺之後,冷戰結束,共產主義烏托邦破滅,希望維持極權統治的中共只能在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裡尋求合法性資源。俄、美太過強大,惹不起,尤其是俄羅斯,中共一度是共產國際的支部,扯出蘿蔔帶出泥;而日本是戰敗國,鼓動反日不僅可以掀起民族主義情緒,凝聚民心、轉移矛盾和視線,在國際政治上的副作用也較小,何樂而不為?

1945年11月7日,民國即成立了「首都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1946年2月17日,《大公報》發表了該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南京大屠殺案首期調查工作結束慘死同胞約三十萬》,對東京及南京審判的判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1949年之後,中共對南京大屠殺不聞不問,相關研究一片空白,直到1985年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介紹南京慘案的專著。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日本學者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荼,如早稻田大學教授洞富雄,1966年開始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調查和研究,相繼出版了《南京事件》、《日中戰爭史史料第8卷*南京事件1》、《日中戰爭史史料第9卷*南京事件2》、《對南京大屠殺「虛構化」行為之批判》;《朝日新聞》社記者本多勝一1971年出版了《中國之旅》,南京大屠殺一下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日本社會各界的震驚。

1980年代,為反擊全盤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虛構派」,洞富雄、藤原彰、本多勝一等學者成立「南京事件調查研究會」,先後出版了《南京大屠殺的證明》、《思考南京事件》、《到南京大屠殺現場》等著作;一些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官兵也紛紛撰寫回憶錄,如曾根一夫的《南京屠殺與戰爭》、東史郎的《召集兵體驗的南京大屠殺》、下里正樹的《被掩蓋的聯隊史*下級士兵看到的南京事件的真相》。日本揭示南京慘案的專著和資料汗牛充棟。

1995年,大陸第一部全面反映南京慘案的劇情片《南京大屠殺》公映,1998年在日本上映時片名改為《南京1937》,轟動一時。日本政府每年都撥款給中國社科院中日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專門的研究基金,資助大陸學者研究日本侵華史。

相形之下,中共由於合法性資源的稀缺,只能矇蔽歷史上的悲劇、慘劇,恢復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更多的也是出於鞏固政權的需要。

當年日軍再壞,也沒對同胞下手;1948年5月23日到10月19日,中共圍困長春150多天,引發了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官方只承認餓死了12萬老百姓(實際上遠遠不止),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長春大屠殺什麼時候能拍成電影與觀眾見面?

血腥的土改、鎮反、武鬥、餓死4千萬同胞的大飢荒、六四大屠殺,哪一個的重要性低於南京大屠殺?中共對歷史悲劇的選擇性記憶,是希望通過對集體記憶的塑造,遺忘那些血跡斑斑的歷史。什麼該記,什麼該忘,都由中共說了算。這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反映了這個政權反人類、反自由的魔鬼本質。

本文留言

作者劍中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