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2022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圖)
2021年下半年,北京官方公布的GDP同比增長僅為4%。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3月5日訊】中國一年一度的政治大戲「兩會」在這個週末開幕。在這場全國人大/政協的年度大會上,北京如何在疫情擾亂全球經濟的情況下,確立並實現其經濟增長目標,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美中兩國的經濟學家均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媒體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報導說,除了中國最南端的海南省今年將GDP增長目標定為9%左右之外,其它省級地區平均的增長目標大約為6%,普遍低於2021年的目標。
經濟學家也坦言,儘管中國經濟在2021年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要保持以往的經濟增長勢頭,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在週末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可能會看到更詳細的政策計畫,而且今年可能會有一套新的增長目標。
他說:「我聽到人們還在5%或5.5%之間爭論,我不知道最終的數字會是什麼。但我自己的感覺是,即使是有了政策行動,但對於我們(中國)的經濟來說,即使要達到像5%的增長目標,也仍然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
黃益平是在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一場虛擬討論會上講這番話的。他表示,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驅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出口增長,二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但是,在經濟的其它領域,如製造業投資相對緩慢,而且消費也持續疲軟。
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美國之音報導稱,中國經濟在2021年的增長率達到8%,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進入2022年之後,國際經濟分析機構普遍調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野村證券(Nomura)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都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在2022年將會降低至4.3%。
而早在2021年12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中國經濟預期說,儘管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1%;但是在2022年和2023年將放緩至5.1%。
與此同時,美國的中國經濟專家注意到,在海外經濟重新開放和投資強勁的背景下,以及出口強勁的推動下,中國經濟2021年迅速復甦;但是進入下半年後則停滯不前;因此對202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形勢不表樂觀。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博士表示,2021年下半年,北京官方公布的GDP同比增長僅為4%。大多數預測者認為,2022年整體情況與那時相比會有所改善,但是今年的第一季度起步則疲軟。「因此2022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幾乎不可能再次接近8%。」史劍道通過電郵告訴美國之音。
資深經貿分析師、公告政策博客RealityChek的創辦人艾倫.托納爾森(Alan Tonelson)也表示,如果僅僅是因為嚴重影響2020年經濟表現的所謂「基線效應」(baseline effect)的話,中國今年的增長比去年放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托納爾森說,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北京當局的零容忍的防禦政策,使得2020年的增長速度如此之低。因此相比之下,任何的反彈都注定會顯得異常強勁。
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障礙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放緩、難以實現以往高速增長,是因為北京在2022年面臨諸多潛在的障礙,以及中國經濟內在的弱點。《福布斯》雜誌(Forbes)2月21日發表高級撰稿人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的文章稱,中國經濟存在巨大的弱點。
埃茲拉蒂認為,北京高度集權的政府和自上而下的經濟方向,並不是許多人眼中的經濟發展優勢,而實際上是「巨大的,也許是致命的弱點」,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缺乏韌性和靈活性。
他所說的三個弱點是:政府通過其國有企業對經濟進行大規模的干預,並且通過干預來控制經濟的發展所有重要方面;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態度,建立在是否服務於政府的目標;政府可以任意調動所有的財政資源服務於中央政府的目標。
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則認為,中國在改善其經濟表現方面存在多重障礙。首先,去年的出口已經做得很好,不再會有進一步的改善。其次,疫情零容忍防疫政策抑制了消費,而即使隨著零容忍政策的放鬆,消費也不會立即恢復。中國消費者對支出一向持謹慎態度。第三,鑒於現有的債務水平,中央政府有理由對強勁刺激措施持懷疑態度。
史劍道說:「因此,中央政府更關心的是,將GDP增長率穩定地保持在4%以上,而不是試圖推動超過6%以上。」
經濟專家一般認為,經濟的增長主要是由出口、投資、生產和消費等關鍵組成部分所帶動的。如果說中國經濟比較早地從疫情大流行中復甦,呈現強勁的反彈勢頭,這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所推動的。首先是出口的增長,第二是投資的增長,而投資活動的相當一部分是基礎設施支出,特別是在房地產投資方面非常強勁。這些都是推動中國經濟復甦的關鍵的驅動因素。
但是,北京大學經濟學家黃益平指出,中國經濟的其它部分,例如製造業投資相對緩慢,而且中國目前的消費特別疲軟。他認為,未來一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真正的問題是:在宏觀經濟政策刺激下,什麼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當前的出口強勁,但這將是不可持續的。
黃益平說:「我們是代替其他一些國家生產了商品。因此,如果一旦疫情形勢穩定下來,那麼來自出口增長的額外刺激,可能就會逐漸緩解並且消失。」
資深經貿分析師托納爾森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經濟這種統計數字的增長,將會在2022年消失;而中國巨大的房地產行業仍然步履維艱;因為該行業的破滅泡沫,將會減少各種供應商行業的需求。
托納爾森說:「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持續貿易壁壘和不斷加劇的技術制裁,以及消費者的支出似乎仍然受到因疫情大流行帶來的不安全感的抑制。此外,最近幾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其在整個全球經濟中的通脹影響,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額外障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