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善於識人者比比皆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識人是一門學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善於識人者比比皆是,如秦朝的呂不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北宋的司馬光,晚清的曾國藩等等,他們都總結了很多識人之法,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依然有借鑒之處。
一、諸葛亮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瞭解他的立場、觀點。當與對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說到做到,是否講信用。
凡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混不清、模棱兩可的人,決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這種人習慣於見風使舵,沒有定性。
孔子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說話不算數,就不值得別人信賴。所以,看一個人講不講誠信,不在於他說的怎樣,要看他做的怎樣,事實勝於雄辯,因此,聽其言,觀其行,才是高明之舉。
二、呂不韋
喜之以驗其守;懼之以驗其持。
大意是說,在歡喜的狀態下,可以看出對方的節制能力,操守是否堅正,不得意忘形。在恐懼的情況下,可以看出對方是否能夠堅持到底,看出對方能否勇於負責,當錚錚好漢。
三、司馬光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馬光(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聖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因為君子持有才幹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幹用來作惡。持有才幹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藉才幹作惡,就無惡不作了。
愚人儘管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凶施暴,就如惡虎生翼,危害甚大!
四、曾國藩
邪正看眼鼻;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曾國藩認為,人的邪與正,從眼睛和鼻子上就可以略知一二。若眼斜鼻歪,此人必定心術不正。習慣斜眼看人,或與人交談時眼神總是飄忽不定,不敢直視對方,這種人往往缺乏真誠。
古代相書裡也提到:「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頭,一尺之頭不如一寸之睛。」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這兩句不是相人,而是觀察人。曾國藩特別重視有條理,並把它作為用人最重要的四個方面之一。
要判斷一個人做事是否有條理、思維是否清晰,可以看他的語言表達。說話言簡意賅,又能切中要害,就說明這個人有章法、有條理。
反之,若語無倫次、答非所問,往往是思維混亂、沒有條理的表現。
責任編輯: 明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