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戰略:出擊中共海上「灰色地帶」(圖)
2015年4月21日海軍陸戰隊基礎偵察課程的學生,輪流被直升機吊到空中,學習SPIE索具、速降和快速繩索技術。(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美國海軍陸戰隊)
【看中國2022年2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綜合報導)雖然美國海軍是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共軍隊的主力,但過去10年間的經驗表明,面對北京「灰色地帶」(Gray-zone)的戰術,就算在南海部署再多的航空母艦,也無法有效阻止。因為全副武裝的強大戰艦,難以在不引發情勢升級的情況下,嚇阻這類非軍事單位。為此,美國已經派出海岸警衛隊前往西太平洋,推進「整合性全領域海權」(Integrated All-Domain Naval Power)概念,海軍陸戰隊也在發布了新的《目標區內部隊概念》,在南海執行美國海軍「無法完成的任務」。
近年來,中共不斷地利用民間漁船、海上民兵與科學調查船等,在其周邊海域攻擊或騷擾他國船隻,造成海上的「灰色地帶」衝突。中共的海上民兵近年來經常出現在與周邊國家對峙的第一線,因此被視為北京的「第二海軍」。再者,中共經常透過海上民兵來執行灰色地帶行動,對外不僅可以合理隱藏其擴張企圖,亦能以這「非傳統武力」,或稱之「准軍事武力」,的組織來達成軍事戰略目標。海上民兵不只接受軍委與省軍區指揮,亦接受各級地方政府領導,這種「雙重領導」特質,讓海上民兵成為中共達成其政治目的的手段。
因此,為了因應北京的挑戰,美方的採取的做法之一是,派遣非軍事力量或是海上執法力量參與海軍所執行的任務,亦即使用美國海岸防衛隊。
《美國之音》報導,2019年3月下旬,美軍艦柯蒂斯韋伯號與海岸防衛隊巡邏艦伯瑟夫號(WMSL 750)穿過臺灣海峽,是對中共灰色地帶戰略的反制,但在對外宣傳上美國保持低調,僅表示伯瑟夫號在東海海域系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輸往北韓的煤礦、燃料與貨物進行海上攔截。伯瑟夫號後於當年的5月14日和兩艘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艦艇,在海上接受「海上安全」和「執法能力」方面的聯合訓練。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美國海岸防衛隊「穆洛號」遠洋巡邏艦(WMSL-755)2021年10月才結束為期102天的印太部署,期間與位於東海和南海的美國盟友及夥伴共同活動,其中包括臺灣單位,並公開於臺灣海峽航行,做出「相當大的貢獻」,讓中國大陸「相當頭痛」。海岸防衛隊太平洋地區指揮官麥克亞力斯特(Michael F.McAllister)中將則指出,美國海岸防衛隊的任務與美國海軍不同,主要為海上執法、搜救、預防與應對污染事件、人道援助等。
與此同時,海軍陸戰隊也推出最新的《目標區內部隊概念》(A Concept for Stand-in Forces)作戰概念。美國軍事新聞網站《突破防禦》(Breaking Defense)指出,這種作戰方式會使用各種工具,以「低於暴力門檻的方式及手段」達成目標,這代表此類方式平時將被用於在南海對抗「海上民兵」。而在戰時,「目標區內部隊」將利用其機動性、隱匿性和分散性,確保能在敵方遠程火力覆蓋範圍內活動,一方面分散敵方注意力,另一方面為主力部隊提供「不可忽視的」感測器及火力支援。
該類型戰鬥隊的特點是,小型、低信跡(low signature)、高機動性、相對容易維持運作,但具備殺傷性武力,依據不同狀況,由美國陸戰隊、海軍、海岸防衛隊、特戰單位、跨部會人員,以及盟友與夥伴組成,主要在競爭區域內行動,擔當海上縱深防禦的最前線,用於干擾潛在或實際對手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