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條紅線動搖 經濟問題上升到政治層面(圖)
北京當局設定的「三條紅線」已經悄然生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中共20大召開之年,高官稱「穩」住中國經濟是政治問題。對於金融風險最大的房地產市場,北京當局設定的「三條紅線」已經悄然生變。
在上個月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南海決策層認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會議還提到「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20大勝利召開。」
1月5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髮表文章表示,今年要召開中共20大,做好經濟工作極為重要,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韓文秀在官媒《瞭望週刊》發表的這篇「以高質量發展優異成績迎接黨的20大勝利召開」為題的文章還提到,今年中國消費和投資成長態勢將減弱,加上供應鏈受阻,企業面臨生產要素短缺,而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也將較多。
韓文秀表示,在國際方面,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的特點突出,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上升,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
韓文秀強調,「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為突出的關鍵詞。
不過,在曾擔任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的賀鏗看來,強調「穩」是因為存在不穩。賀鏗此前對《路透社》表示,不穩的總根源是金融不穩,也是主雷區。主要引爆不穩的導火線可能是房地產業泡沫的破裂。
賀鏗表示,中國房地產與當年泰國、美國和日本泡沫破裂前有所不同。一是低等級商品房總量過剩,商品房空房率估計不低於20%,所以去庫存問題很大;二是房地產行業的債務量大,且與銀行和地方政府有交集,大大增加了「拆彈」困難。
賀鏗稱,「2022年不可避免地還會有‘雷’要爆」。
從去年9月以來,以中國恆大、佳兆業等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危機爆發事件頻繁發生,極大地挫傷了投資者信心。
中國住建部、中國央行2020年8月20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為房地產開發商劃下了三條紅線,這三條線分別是:1、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2、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房企三項指標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兩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一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日前網傳消息稱,商業銀行已告知一些大型優質房企,針對出險企業項目的承債式收購,相關並購貸款不再計入「三道紅線」相關指標。
1月7日,據官媒《上海證券報》報導,某排名前二十強房企高管證實此消息是真的,「根據監管要求,針對收購出險房企項目,銀行的收並購貸款不計入房企‘三道紅線’相關指標內。」
另一家房企人士稱,近期已有多家金融機構來與公司進行相關項目溝通,但在具體的相關指標上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房地產業內人士分析稱,該政策旨在助推大型優質房企出手並購出險房企項目。企業併購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資產收購,一種是承債式收購。
所謂承債式併購,是指收購方在股權併購中,承擔或清償目標公司的債務作為其購買股權對價的部分或全部,此舉主要應用於對資不抵債企業的收購中,優勢在於享受稅收減免及獲得債務清償的優惠條件。
過往案例不少都是承債式收購,其潛在風險主要體現在房企對標的公司完成收購後,如果市場處於繁榮狀態,相對來說問題不大;如果市場下行,則收購資產或將面臨打折甚至難以變現的局面,就可能會出現風險。
因此,北京當局的新政在計算房地產開發商的「三條紅線」時候,將收購不良資產所產生的債務排除在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路透社》分析指出,2022年房地產投資可能出現有歷史數據統計以來的首次全年累計負增長。
據其測算,房地產行業對GDP增長的拉動在25%-30%左右。若房地產活動整體收縮4%,對GDP增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可達1.0-1.2個百分點左右。
「由此,2022年宏觀經濟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遏制房地產超預期下滑及其可能產生的次生風險,」他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