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場作風 香港新議員面受夏寶龍「指導」(圖)
2021年1月3日,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首次在特首林鄭月娥監督下,於中共國徽下宣誓。(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看中國2022年1月7日訊】中共改造香港選舉後誕生的新一屆立法會,除了議員首次在中共國徽下宣誓就任外,一上任更赴深圳與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會晤,一如中共官員上任前的「就職談話」,也是香港主權移交後首次。評論指,京官在立法會首次會議前下達指令,是要求議員「跟中央走」,以加強對港全面管治權;議員未來必然擔當「舉手機器」角色,正是新選舉和議會制度設計使然。
1月3日,香港90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首次在特首林鄭月娥監督、中共國徽高懸下宣誓就任,打破以往傳統做法。1月5日,約20名新任議員在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率領下前往深圳,拜會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參與人數佔議席總數近三成。會晤長達2小時,同日傍晚,一行人馬上回港舉行記者會講述會晤內容。
新議員赴深圳接受夏寶龍「指導」
綜合自由亞洲電台、法廣報導,梁君彥形容,因為北京對港有「全面管治權」,立法會作為「地區議會」,中央主要負責官員對他們提出「期望」及「指導」是合適的。
值得注意的是,親北京港媒《經濟日報》日前引述消息稱,親共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將新設「正副班長、行長」,以提升議政效率。今次獲夏寶龍接見的名單中,不少正是外界盛傳的新「班長、副班長」人選,包括建制派「班長」廖長江、「副班長」李慧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自由黨主席張宇人、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金融界陳振英、九龍中楊永杰、新界東北陳克勤、新界西北周浩鼎、保險界陳健波、建測規園界謝偉銓,以及選委界馬逢國、麥美娟、謝偉俊、何君堯、張國鈞和梁美芬。
至於曾稱會積極與北京官員溝通的唯一「非建制」議員狄志遠,則未獲隨行。
中央加強立法會內「組織管治」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自由亞洲電台分析指,隨著大氣候變化,如今雙方的見面已有別以往,北京對香港的關注和督導更為直接;香港立法會的內部架構,也正式實現中國大陸的管治文化,「這是內部組織必須『以老帶新』,間接反映對舊人信任,新人要經過長期考驗,才信得過。」
至於擴大「班長」制度,劉銳紹解釋,過去班長作用是「上承口徑、下達意旨」,以及向上匯報情況。如今立法會「人多了、有新人加入」,須加強立法會「組織管治」的關注程度、嚴密度、頻密度。「由於現在立法會既要承接北京指示,監督特區政府,但當中又會否打亂了北京政府要特區政府要做的方向呢?這要內部協調了,要由副班長幫忙,統一口徑。」
另外,對於行政、立法機關的關係,有關會面中,夏寶龍並無提及「三權分立」,而是強調香港立法會是「單一制國家下的地方立法機關」,受北京授權機構監督;同時亦是行政主導體制下的立法機關,要與行政機關互相制衡和配合,但「重在配合」,而議員要做立場堅定的愛國者,「要牢記自己是中國一個地方的立法會議員」,但又不代表要求議員當「橡皮圖章」或「表決機器」。
三權合作?立法會難脫「橡皮圖章」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對法廣表示,京官在立法會首次大會前下達指令,是要求議員「跟中央走」;而夏寶龍口中的行政與立法關係,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往提出的「三權合作」論一致,但這種說法有有香港人對立法機關及議員的期望。
劉銳紹也認為,在北京全面管治下,三權制衡力量變得薄弱,未來議會實行上難脫「橡皮圖章」角色。
香港《基本法》訂明香港政制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兩屆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和馬道立在任時都提到香港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惟到了2020年,港府要求刪去高中教科書中香港實行「三權分立」的內容,中聯辦和港澳辦進而提出香港從未有「三權分立」;特首林鄭月娥再附和,稱香港三權關係是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和制衡。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形容立法會變成「舉手機器」,正是整個新選舉制度和議會制度的設計及意圖,也是必然的結果。「那個意圖就是令它配合行政長官施政、配合政府施政而已,不要再想這個制衡政府、監察、代表民意這些東西了,現在那班議員很多事實上無人(認)識、無民望、無政績,亦都即是事實上有很多是無品德的人,所以他們怎可以有效地反映香港市民的民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