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謂「亥部觀裡張皮雀 莫道無神也有神」?(圖)

 2022-01-03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清鄒一桂畫佛像 軸  
根據古籍所載,用草書寫祭神的文章,被視為對神靈不敬。圖為清鄒一桂畫佛像軸(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傳統相聲、評書等曲藝演員等在演出節目前,往往先念誦四句或八句詩, 詩句往往詼諧幽默,短小精悍而讓人印象深刻,為的是快速聚攏觀眾注意力,以便演員馬上進入表演狀態,這叫做定場詩。傳統定場詩裡有一句「亥部觀裡張皮雀,莫道無也有神」。這位張皮雀是明代蘇州一位以神通而聞名、本名張道修的道士,當時很多人都記載過他的神奇事跡。

例如《警世通言》就記錄某位為富不仁的大戶,不聽張皮雀勸善,最後房屋招雷擊失火,變的一貧如洗的故事。據《異林》記載,張道修年幼時聽到道觀的鐘鼓之聲,會情不自禁的前往觀聽,「其父母不能禁」。十七歲那年父母催婚他抵死不從,出家修行,居住在蘇州玄妙觀。後來漸漸有了本事,卻手中慣弄一個皮雀兒,逗引兒童和他玩耍,「皮雀」可能是當時某種玩具,整日像個頑童似的。漸漸的人們就叫他張皮雀。此外他還特別愛喝酒。

不僅在《警世通言》等今人認為的小說中有記載張皮雀的通,連蘇州地方史《蘇州府志》都記載了一則他用墨汁塗鏡召喚雲雨的真實記錄。大家知道地方史的編纂也是非常嚴肅的,可見其神跡千真萬確。

該則記載說:「宣德癸丑(公元1433年),三吳亢旱,郡守況鍾延張,……旦日,結壇義役倉,至則索酒數十瓶,飲盡酣睡,天無纖翳,眾嘩欲散。張欠伸索鏡,以墨塗之而虛其中:天亦黑雲四布,惟天中露日。張曰:是無難,俾道官塗之。守懇請握筆一塗,雲亦忽合,電掣霆飛,雨如建瓴。逾時,守焚香告足。張拭鏡,雨止。守遣道流舁張還,贈以厚幣,不受。」

這段故事是:當時大旱,蘇州知府況鍾(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請張皮雀求雨,第二天張皮雀就設壇求雨,求雨時還喝的酩酊大醉,當時本是沒有絲毫雲彩的大晴天。可張皮雀用墨塗在鏡子上,鏡子上哪兒塗了墨,天上哪兒就頃刻間出現烏雲,雨下足後擦去鏡上的墨汁,雨就停了。以鏡為天,施墨化雲,神妙莫測,事後還不接受財物饋贈。

明朝文人錢希言在《獪園》一書中,記錄了張皮雀的另一件神奇之事。某人家請道士做法事,眾道士寫好表章然後焚燒,祭告上天,就等著張皮雀登壇施法了。過了一會,只見張皮雀喝的大醉走了過來,說:快把法壇等做法用的器物都收好,上天震怒要降雷火了。眾道士不解,張皮雀說:你們祭告上天的文章裡有字「失體」,竟然使用了草書,現在「上帝大怒」,表章「咸被棄擲」,而且還命火部神靈降天雷,懲罰你們使用草書不敬神靈之罪。

眾道士此時依舊不認錯說「未嘗誤也」,絕不承認自己寫了草書。張皮雀見他們如此嘴硬,從袖中拿出一副紙卷,大家一看正是剛剛被燒掉的表章,封題印署如故,展卷細查,果然有字誤用草書,事實俱在道士才不再抵賴。過了片刻,晴空霹靂,雷電自北而至,圍著法壇滾動,飛火從天而降,法壇廬舍,頃刻間焚燒殆盡。

為什麼用草書寫祭神的文章,反而被神認為犯了不敬之罪?因為草書屬於放任人類的負面狀態下所寫的字體,畢竟工整的字體是最好的,況且字屬於神傳文化的一部分,是神傳給人的,因此不適合以草書祭神,這樣對神很不尊敬。正因為如此,上天才會降火焚毀法壇。

(資料來源:明朝《獪園》、《蘇州府志》等)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