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的白宮羅斯福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虛擬峰會。(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圖MANDEL NGAN)
【看中國2021年12月28日訊】拜登政府上臺後,在對華關係上,用「戰略競爭」取代了特朗普政府的「大國競爭」,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的框架基本得到了保持 ,在臺灣、貿易、軍事、人權和高科技等領域拜登政府可能更為強硬。有人將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稱為「特朗普2.0版」。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說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與特朗普政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拜登團隊可能在執行中更巧妙,並且盡量拉朋友和盟友同行。
拜習會也無法扭轉美中關係的競爭實質
拜登和習近平在11月16日舉行的峰會並沒有縮小兩國間的任何重大分歧。會談結束後,雙方甚至都沒能湊成一份聯合聲明,不少的觀察人士指出,美中是各說各話,兩國因基本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所導致的矛盾和僵局恐怕無解。
不過,化解矛盾,縮小分歧本來就不是本次會晤的目的。在會晤後的幾個小時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說,拜習會的目的是為兩國進行有效和健康的競爭設立「常識性護欄」,以確保競爭不會滑向衝突。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柯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幾天後也表示,通過拜登和習近平的會晤,美國一方面希望美中最高層坦誠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希望向中國表明,美中關係中最大的實質是競爭。他說:「我們還想表明,我們相信目前美中關係的主導範式,最主要特徵是競爭。」
在拜習會之前,有些人期待這可能是美中關係重啟的開始,但是,前白宮高級官員、喬治城大學教授麥艾文(Evan S. Medeiros)告訴美國之音,拜習會根本不可能「重置」美中關係,因為美國國內對中國的態度,中國可能帶來的威脅的看法已經變了。
他解釋說:「我看到的是美國許多不同的團體,公共輿論、國會、商界、非政府組織、甚至大學都發生了非常廣泛的轉變。我認為,在美國的討論中,不是某個想法在起主導作用。我認為這是美國社會中的幾個不同的團體,根據中國內部的變化,重新評估中國、中國的行為以及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拜習會後,拜登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也說明競爭是兩國關係的主旋律。12月6日,白宮宣布外交抵制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 12月9日到10日,拜登政府邀請臺灣參加全球民主峰會。12月16日,美國國財政部將8家中國技術公司納入投資黑名單,理由是這些公司積極參與中共當局對中國少數民族和宗教群體的迫害,尤其是對新疆維吾爾族人進行監控和跟蹤。
拜登政府大致保留了特朗普的對華框架
羅傑·貝克(Rodger Baker)是美國地緣政治風險分析機構戰略預測(Stratfor)的高級副總裁。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拜登政府大體保持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因為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威脅已經是兩黨共識。
他說:「我們看到他們繼續了前政府的一些做法,我認為這將繼續推進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看到,中國是美國的重要競爭對手已是兩黨共識。它會繼續推動美國的政策,即使是國會議員或是總統出現更迭。」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美國的對華政策,從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到新的拜登政府,保持了相當的一致性。與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一樣,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也將中國描述為美國在21世紀最為重要的地緣政治的挑戰。
加深與臺灣的關係並幫助提升其國際能見度
12月9日到10日,臺灣參加了拜登政府主辦的全球民主峰會。這是拜登政府幫助臺灣擴大「國際空間」的最新舉措。和特朗普政府一樣,拜登政府也一直致力於幫助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美國繼續支持臺灣以「適當身份」參加相關國際組織活動以及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體系。10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呼籲所有聯合國會員國,與美國一起,共同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和國際社會」。
拜登政府也加強與臺灣外交、經濟和軍事聯繫。用中國官方的話說,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採取「切香腸」的做法,一步一步深化與臺灣的關係。雖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和拜登總統的視頻會談中警告美國,不要在臺灣議題上「玩火」,美臺政府高層據報第二天就在華盛頓舉行了兩天的政治軍事及防務會談。
美國還為推動美臺更緊密的經貿關係進行努力。11月23日,拜習會一個星期後,美臺舉行了第二屆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議題包括半導體晶元等供應鏈韌性、如何應對北京的經濟脅迫、數字經濟與5G網路安全以及科技合作。 7月底,美國重新啟動了與臺灣的雙邊貿易和投資協議的談判。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與臺灣貿易代表的會談標誌著臺灣與拜登政府之間最高級別的直接接觸。協議還沒有最終敲定,目前雙方還在接觸中。
同一天,美國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導彈驅逐艦進行了穿越臺灣海峽的例行航行,這其實是今年美國第11次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臺灣總統蔡英文承認,美國有小支部隊駐守臺灣,與臺灣軍隊一起進行訓練。6月開始,美國還數次派遣軍機降落在臺灣並派遣與拜登關係密切的參議員和前高官訪問臺灣。
美國加大了在台海的軍事威懾還包括美國進一步聯合盟友,特別是日本,協防臺灣。7月,日本政府發布2021年的《防衛白皮書》首次寫明,「臺灣局勢的穩定對日本的安全與國際社會的穩定非常重要」,日本必須「更有危機意識」來關注臺灣局勢。
美日為防備中國奪取臺灣的軍演也越加頻繁。11月16日,在拜登和習近平舉行會晤的當天,美日還首次在南中國海進行了聯合反潛演習。預計,美、日、臺三方未來在軍事情報交換、人員培訓、戰略戰術模擬等方面將進行更加緊密合作。
總統本人以及政府高級官員不止一次地提到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4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布「美國政府與臺灣對口部門進行互動」的新準則,放寬與臺灣的交往。評論認為,這份新聲明雖然比前國務卿蓬佩奧提出的「取消一切美臺官員交流的限制」的立場退了一步,但是,相較於之前的限制,實際上對美國所認為的「非官方交流」往前走了一小步。
投資國內科技,在關鍵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
印太協調員坎貝爾11月19日在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討論會上在談到美中在印太地區的競爭時說,雙方的競爭與軍事相關,但是更是關於科技的。
他說:「我們在印太地區競爭面臨的競爭當然會有我們必須關注的軍事問題,但它真正是關於技術的投資的,對AI、 量子計算、5G 和人類科學等的投資。這些曾是美國享有獨特優勢的領域,但是,坦率地說,我們的優勢現在受到考驗和挑戰,我們必須在美國國內的這些創新領域加倍投資。」
他說,這樣才能保證美國「跑得更快」。他指出,拜登簽署的一萬億美元的基建計畫就是拜登政府努力的證明,這「不光光是傳統的基建,也包含了技術革新。」
拜登政府從上臺之初就明確將科技競爭置於中美戰略競爭的核心地位。2021年2月,拜登在美國國防部發表講話稱,需更多從新興科技的角度看待中國「威脅」。
在加大對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提升美國自身的競爭力之外,拜登政府還採取更為全面和系統性的手段對中國進行防禦,確保美國的技術不被用來促進中國軍事建設,確保美國的數據不被中國企業「濫用」。如果說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科技企業進行了多方位的封堵,那麼,拜登政府繼承了這樣的強硬態度。
就在拜登和習近平將要舉行視訊峰會的前夕,拜登政府採取了兩項措施,顯示對華強硬的立場。
11月11日,拜登總統在早前國會通過的《安全設備法》文本上簽了字,使之正式成為法律。這項法律的目的是防止中國華為和中興等被認定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獲得美國政府頒發的新的設備採購許可證,從而阻斷了這些企業的設備進入美國通信網路的渠道。
在此之前,拜登政府已經對中國的一些科技企業採取了限制行動。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認定華為、中興等五家中國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禁止美國政府機構購買這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4月,美國將七個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6月,拜登簽署行政令,禁止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對華為等59家中國企業投資。
繼續維持對華關稅,要求中國遵守「第一階段」協議
在貿易問題上,拜登政府繼續用貿易壁壘和其他懲罰性措施來抵制中國的經濟威脅。
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闡述了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戴琪表示,美方無意「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她甚至表示,美國尋求某種「再掛鉤」,但是,她那次傳達的更重要的訊息是,拜登總統不會立即取消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他將要求中國政府對在特朗普政府期間與美國達成的貿易承諾負起責任。
2020年1月,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達成貿易停戰協議。特朗普同意削減他之前對價值 36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的部分關稅,以換取北京承諾購買價值 2000 億美元的美國產品。
戴琪表示由於中國未能全面履行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內容,美方將保留未來對中國使用單方面貿易措施的權力。此外,美方不打算與中國展開所謂「第二階段貿易談判」。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繼續推動特朗普時代的「公平和互惠」貿易安排。拜登政府推行「以工人為中心的貿易政策」,表示美國將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保護美國工人不受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的傷害。戴琪還表示,美國將聯手盟友共同抵制中共的不公平做法。
將人權置於外交政策的核心,推進價值觀外交
拜習峰會落幕後,11月18日拜登證實,鑒於中國對人權的侵犯,美國將考慮外交抵制明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12月6日,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冬奧會,此後,美國的盟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都宣布外交抵制北京的冬奧會。
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將8家中國公司歸入禁止投資的黑名單,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科技。另據報導,商務部也會在同一天將20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禁止美國公司向這些中國公司提供技術和設備。被納入黑名單的這些公司被指責向中國政府提供壓制人權的技術工具,包括身份識別和監控、人工智慧、數據技術。
與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拜登政府認為美國外交必須植根於民主價值觀,這是美國的全球力量和持久優勢所在。拜登在競選時曾承諾要舉辦民主峰會,團結世界各國在全球範圍內捍衛民主,反擊中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擴張。12月9日和10日,民主峰會即將舉行,超過100個國家參加了這場視頻峰會,中國和俄羅斯被排除在外。
拜登政府還曾專門聲明要「將人權置於美國外交政策核心」。 10月14日,美國重返人權理事會。2022年1月1日開始,美國重新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
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上,拜登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10月15日,拜登就人權問題發表講話時,將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政策與70多年前發生的納粹大屠殺聯繫起來,並警告全球對各國「踐踏人權」的行為保持沉默就是「共謀」。
在此之前,美國多次認定中國打壓維吾爾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作為定性為「種族滅絕」,並對此進行了相應的懲罰。3月,美國聯合歐盟、英國與加拿大以新疆問題為由,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另外,拜登政府還對破壞香港民主自由的中國官員進行懲罰。
人權也是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的核心之一。 美國貿易代表戴琦5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說,美國貿易與人權脫鉤將成歷史。她說:「過去數十年美國都是貿易與人權脫鉤,這是錯誤的,現在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核心,包括勞工權益、環保、人權、法治、好的政府治理、反腐敗等等,都包含在貿易談判之內。」
5月28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針對大連海洋漁業集團(Dalian Ocean Fishing Co., Ltd.)的產品發布了禁止進口的暫扣令,理由是有信息表明該公司在捕魚作業中存在強迫勞動。
攜手盟友,共同應對中國
美國印太協調員坎貝爾11月19日在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討論會上說:「我們的戰略中很重要的成分是我們與盟友和夥伴的深度接觸。」
拜登總統上臺後,積極參加了多邊活動。最近的有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東盟美國峰會、 東亞峰會、20國集團會議以及氣候變化大會。9月份,美國還首次舉行了美日印澳四國集團面對面峰會並與英國和澳大利亞簽署了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協議,向澳大利亞提高核潛艇技術。
戰略預測的高級副總裁貝克說,高度重視盟友的作用是特朗普政府與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上的最大的不同。
他告訴美國之音:「在某些方面,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是單打獨鬥。它要求其他國家跟隨美國的政策,但同時在經濟上又打擊他們,包括歐洲和亞洲的夥伴。我們已經看到本屆政府試圖軟化這一點,並真正將它們吸納進來。」
貝克說,美英澳三邊安全協議最能體現拜登政府的政策。「這真正體現在三邊安全協議中。這真正讓澳大利亞加入了區域戰略互動,也將英國納入進來,就算不是歐盟。」
在聯合盟友共同應對中國方面,美國另一個大的成就是提升了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得到發展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QUAD)。另外,美國還加強和振興了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的雙邊安全聯盟,與越南等至關重要的新夥伴關係。
拜登聯繫盟友共同應對中國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在一系列被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新疆、西藏、臺灣、香港以及南中國海,美國及其歐洲以及亞洲盟友都對中國進行譴責。另外,拜登政府還聯合盟友推出「重建更好世界「計畫來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的這些做法令中國懊惱,中國不止一次地指責美國「搞小圈子」。
美國中期選舉後,對華可能更強硬
戰略預測的高級副總裁貝克說,2022年,在軍事、臺灣、科技等關鍵戰略領域,美中的緊張關係還會繼續,美國也會更加強硬。
他說:「在軍事和國防領域,雙方的活動顯然持續擴大,這將給兩國關係帶來額外壓力。即使沒有改變對臺政策,美國與臺灣的關係顯然也在擴大,美國還試圖為臺灣的防禦提供資金。在那些地方,然後在某些關鍵的戰略領域,在技術、半導體、通信和信息技術方面,在這些領域,美國將繼續走對中國越來越強硬的路線,另外美國也試圖使美國供應鏈與中國供應鏈分離。」
責任編輯: 呂仁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