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愈發脆弱,會衝擊中共政權穩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南海決策層強調,中國經濟正面臨三重壓力。有分析認為,經濟愈發脆弱,會衝擊中共政權穩定。
北京當局今年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在6%以上,在去年低基數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一飛衝天。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沖高到18.3%,此後二季度同比增長7.9%依然不俗。
轉折發生在8月,不利因素在集中爆發,晶元緊缺、限電導致大範圍的停工停產、嚴厲的防疫「清零政策」,讓緩慢恢復中的消費受挫。再加上「雙減」政策導致教培行業的滅頂之災,中國經濟三季度狀況開始轉為嚴峻。
針對難以控制的疫情,中國採取封鎖的經濟成本是極其高昂的。有鑒於此,一些病毒學家、流行病學家和經濟學家認為北京當局應當放棄其零容忍政策,學會與病毒共存。但是,官方對這種做法的抵制仍然強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會議共提及25次「穩」字,而2020年只提及13次。
本次會議還提到,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凸顯北京當局對2022年中共20大召開這一特殊年份經濟形勢的擔憂。
據BBC中文網報導,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降至4.9%,大幅放緩,近期一些數據更是顯示經濟活動進一步降低,「第四季度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蘇月表示,「中國經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三重壓力:供給、需求、預期。」
分析人士說,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緩慢的經濟危機,這可能會破壞中共政權的穩定,並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儘管有許多警告信號,但一些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仍然表示樂觀。
然而,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托馬斯·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這種樂觀是錯誤的。」
杜斯特伯格認為,美國及其盟國有許多工具來影響中國經濟,需要權衡嚴重危機的後果,以及中國當前軌跡對美國構成的威脅。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如何最好地利用這些工具,而不是被動地假設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穩定將會繼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困境,11月份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在苦苦掙扎,房地產行業仍處於深深的困境中,中國當前的經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12月22日,據《美國之音》報導,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中國經濟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博士表示,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境,中國有兩種政策選擇。
一個選擇是:對即使是小規模的疫情爆發,也採取非常之低的容忍度。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對於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產業鏈等方面都是錯誤的做法。
第二個選擇是:正確的做法是允許房地產市場的調整。然而,由於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長期以來被允許和放縱而變得對經濟如此之重要,使得房地產業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拖累整體的經濟增長。
史劍道指出,回歸親市場經濟的改革,將是對疫情和房地產疲軟的有力回應。但是,中國這樣做的可能性極小。
「如果是這兩件事都不發生,那麼中國的GDP增長率將會是接近3%,」他說。
中國經濟當前所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美國馬里蘭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教授認為,基本上都是關於有效需求的下降的宏觀經濟壓力。其表現是,當消費者對經濟的未來沒有信心時,他們便不太可能願意多花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