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拜登和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美商務對話(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1月10日訊】中國目前大致回到2001年12月加入WTO以前的貿易狀態,美國事實上已經取消了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從12月1日起,歐盟、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列支登等32國停止對中國實行貿易最惠國待遇。通盤算下來,與入世前相比,去年美國取消了香港的特別關稅區待遇,中國失了一個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保留了挪威、紐西蘭及澳洲三國給予的最惠國待遇。
一些評論認為中國被打回入世前的原形,從此四面楚歌,這實在是對現實的誤判。時移勢易,中國不是20年前的中國,美國、歐洲也非復當時風光。再考慮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11月6日接受CNN採訪時有關中國的表態(拜登政府不以改變中國為目標),這事對中國的打擊並不那麼大。
中國入世20年積攢的國力
中國對32國的表態比較淡定,其底氣來自於習近平總結的「東升西降」,「中國終於可以平視世界了」。北京於8月底向聯合國氣候峰會提交中國關於減排計畫時,也已經得悉歐盟準備讓中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了。事實上,GDP總量第二,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確實也不好意思再繼續呆在「發展中國家」行列裡繼續受照顧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加入WTO,想得到的利益基本如願。在美國克林頓總統的強力主張下,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中國經濟從此插上翅膀,快速起飛。這從以下數據可證:2001年,中國的GDP總量為1.34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4.0065%;18年之後的2019年(2020年中國發生疫情,流播世界),中國GDP總量為14.28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16.2763%。這一數字顯示的中國國力之增長,得益於加入WTO。
全球化1.0版本中,中國確實成了中心國度:1、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引進外資國,累計設立外資企業數突破100萬家;2、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進口國;3、中國是世界資源國家的最大買方。尤其是美國頁岩油改變全球石油供應格局後,俄羅斯、中東及其他石油生產大國都爭相籠絡中國。Covid-19疫情後,石油價格大跌,中國的石油訂單更是決定中國成了「大王」。4、2020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3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與荷蘭。中國超2.8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9個國家(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4萬家,覆蓋全球80%以上國家(地區),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9萬億美元。在聯合國中,中國已經成功地將聯合國人權委員會、WHO等變成為自身利益服務的工具——這種情況下,美國、歐盟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確實是爭取主動權的一種選擇。
中國自認有足夠的資本與美國、歐盟在關稅問題上討價還價。據中國海關11月7日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1.6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17.49萬億元,同比增長22.5%;進口14.18萬億元,同比增長21.8%,比2019年同期增長21.4%;貿易順差3.31萬億元,同比增加25.5%。東盟、歐盟、美國、日本依次為第一、二、三、四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對前三大貿易夥伴均為貿易順差:對東盟貿易順差4485.1億元,增加6.6%;對歐盟貿易順差1.04萬億元,增加38%。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增長23.4%,對美貿易順差2.08萬億元,增加18.9%。對日貿易逆差1822.5億元,增加47.8%。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10月份自今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10月底達到3.218萬億美元,比9月份增加了0.53%,略低於8月底的3.232萬億美元。
這種互相依存的外貿關係,美國、歐盟也難以割捨。估計中國對歐盟、美國的關稅,今後大概會採取對等的單邊談判方式,你免我也免,你加我也加。美國與歐盟對待中國,仍然是過去20多年來的「邊合作、邊對抗」的方式。根據開放40年的經驗,中國有足夠的自信取得各國的關稅優惠。
每家與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公司將自動化為遊說者
在此有必要回憶一下中國開放40年的經驗。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在美國開始投資遊說業務,但這只是試水。據美國公共誠信中心統計,從1998年至2004年,來自中國的遊說費用累計422.53萬美元,以後的遊說比較間接。公開的秘密(Open Secrets)網站首頁就有張圖表:Lobbying Data Summary,記錄了從1998年到2021年的總遊說費用,點開可查詢詳細情況。
這種遊說分兩種,一種是中國政府聘用的遊說機構。從特朗普政府開始,規定這種機構需要註冊為外國代理人,雖然未嚴格執行,但多少有點扼製作用。本文簡單介紹一些在華投資的美國跨國公司,幫助中國政府遊說美國政界的情況。
多年來,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和保障在華投資利潤,對國會進行了大量遊說。它們在華盛頓有專門的遊說人員,還結成了同盟。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他們熱衷於呼籲美國政府無條件延長對華最惠國待遇。面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態與專制政治,他們遊說國會的主要理由是,「中國正行進在接近西方民主的改良之路上」、「經濟發展將會促進中國的政治改革」、「網路普及將給中國帶來新聞自由」等等。
早在1997年4月29日,《紐約時報》發文披露了波音公司與其他利益相關公司為中國遊說美國國會的事實。2015年4月號的《大西洋月刊》,也登載了一篇《企業說客如何征服美國民主》。這些文章揭露了一個事實:美國的大企業集團,例如通用電氣、微軟、波音、可口可樂、花旗等等,幾乎每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大企業,都會自動地化身為一個國會山上的說客,而且它比正牌的說客有著更生動的口才以及更巨大的影響力,他們對美國遊說政治的理解能力與行動能力遠比中國人強。2007年,美國出臺《對華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權合格最終用戶制度》,增加了47項出口管制產品。但最後,促使美國減少管制產品的不是中國政府的抗議,而是美國的跨國公司波音、聯合技術等企業的遊說。
我的看法是:對多國取消中國的WTO待遇這事兒,千萬別看作是西方國家圍剿中共(不少評論這樣認為),人家只是覺得中國富了,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因此取消了各種援助,也希望結束將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優惠;以後就回覆到單邊或者多邊貿易談判方式,進行關稅洽談。趕巧的是,寫完這篇文章時,我又看到一條東網於11月8日發布的《全球供應鏈又一危機,美英等國希望中國延遲進口新規》:美、英、日連同澳洲、加拿大、歐盟及瑞士等七個經濟體的外交官,於10月27日致函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表達他們的擔憂。他們擔心中國海關4月份頒布的第248號令和第249號令,這兩項行政令要求食品進口商於明年1月1日之前,滿足全面的註冊、檢驗及標籤新要求。這些國家認為,這兩項行政令將擾亂全球食品供應鏈,會延遲對中國的食品供應;建議中國海關總署將上述食品進口措施延遲「至少18個月」。據悉,中國海關總署及外交部直到8日都未回應這些請求。
世界上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中國加入WTO就是這名句的最好註腳。中國未加入WTO之前,世界各國都非常樂意接納,尤其是美國為此設想了通過WTO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美好前景;待中國進入之後,各國方知中國這個新成員攪事的能量,但終究無可奈何;如今事過20年,終於覺得不應該再讓中國享受發展中國家受照顧的待遇,重新回到2001年以前那種單邊貿易談判關係。今後西方國家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如今中國這個貿易夥伴(或對手)非復當年「吳下阿蒙」,應付起來遠比當年吃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