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孤獨的詩:《楓橋夜泊》背後的故事(圖)

 2021-10-15 10: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建築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是《楓橋夜泊》的靈魂所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朝詩人張繼有首流傳甚廣的詩名為《楓橋夜泊》。此詩一直被認為是最孤獨的詩。其實這首詩作者要表現的是寒山寺的鐘聲改變張繼命運的故事。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考試落第 心情低落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考舉落第,心情低落。作者用兩句寫景詩就足以看出此時的心情。在空曠的郊外,沒有了月光(月落),天空中一聲聲烏鴉的啼叫(一般烏鴉叫是不祥之兆),抬眼望去卻是滿天的霜雪,一個人住在長滿楓樹的江邊客船,只有漁家的點點燈火,不眠的張繼是怎麼的低落,怎樣的無可奈何?

張繼此時的心情如這冰冷的世界,似乎有生無可戀之意。古人把「金榜題名」看的非常重,作者或許曾躊躇滿志的離開家鄉,如今有何顏面空手而歸。

二、寒山寺的鐘聲 改變了張繼的命運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是此詩的靈魂所在。看似簡單的描寫,背後卻有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深意。張繼為什麼沒有向下寫自己此時的心情呢?其實就如陶淵明的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似乎明白了很多,又不知道如何說起。

佛家是講放下的,用一句世人的話叫「你捨棄一道門,上帝自會為你開一扇窗」。或許張繼明白了自己此時心情低落的原因無非是名利的難以割捨。清醒後的張繼棄筆從戎,最後官至鹽鐵判官。

作者從落第的失落到充滿鬥志,另闢蹊徑棄筆從戎,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僅僅是因為寒山寺的鐘聲,聽起來似乎有些不解。其實也沒有什麼不解的。在佛家鐘聲確實有鎮邪滅亂、洗滌心靈的作用。在中國的大部分寺院都是晨鐘暮鼓,唯獨寒山寺例外,夜半還要敲鐘。這鐘聲敲醒了多少沉迷名利的舉子,真的不得而知。張繼確實是為此改變了命運。

世人只知寒山寺因張繼而聞名天下,卻不知當年張繼因寒山寺的鐘聲而改變命運。一首詩之所以流傳下來,不是讓人們感受寂寞的,而是要點醒世人的。當年的鐘聲點醒了張繼,而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是否也能點醒今天的那些為名利而樂而憂的世人?但願吧!

責任編輯: 穆瑤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