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呂氏童蒙訓》中的勸世箴言(圖)
《呂氏童蒙訓》是一部側重倫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課本。(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忍經》為元朝人吳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好的良書。
《忍經》中有近百個故事,是歷史上真實人物關於「忍」的實例。本篇筆者為讀者介紹《忍經》選錄的數則《呂氏童蒙訓》中的勸世箴言。
《呂氏童蒙訓》又稱《童蒙訓》,為宋代呂本中撰。呂本中編撰《童蒙訓》,是以他的曾祖父呂公著、祖父呂希哲、父親呂好問為主線,凡涉及能頌揚其祖輩長處的有關人物的點滴事件及言論都加以彙集。《童蒙訓》是一部側重倫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課本。
呂本中,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呂本中是宋仁宗朝宰相呂夷簡的玄孫,宋哲宗元祐年間宰相呂公著的曾孫,滎陽先生呂希哲之孫,南宋東萊郡侯呂好問之子。呂本中是南宋詩人、詞人、道學家。
宋徽宗宣和六年,呂本中為樞密院編修官,後遷職方員外郎。宋高宗紹興六年,召賜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呂本中因忤秦檜罷官。呂本中是江西詩派著名詩人。
呂本中認為「忠」、「恕」這兩字很重要,離開這兩字做事就很難成功,而且為人處事要合乎人情。
《呂氏童蒙訓》云:「當官處事,務合人情。忠恕違道不遠,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濟者。前輩當官處事,常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得免,即就其間求所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騷擾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當官處理事務,一定要合乎人情。忠厚寬恕離聖人之道不遠,沒有舍棄「忠」、「恕」兩字而能做成事情的。前輩們當官處理事情,往往考慮能使百姓得到恩惠,而以能給人帶來方便為上策。例如差役賦稅,既然不能免除,那麼就在其中力求找到使百姓方便省力的方式,不要使百姓負擔太重,不騷擾百姓而成為百姓的禍害,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呂本中指出,「忍」至關重要,是眾妙之門!
《呂氏童蒙訓》:「當官以忍為先,『忍』字一字,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
當官應以忍為先。「忍」這個字,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秘訣與關鍵所在。當官處理事情,尤其要把「忍」放在最前面。如果能在保持廉潔勤勞之外,又能忍讓,什麼事情辦不成呢?
呂本中還認為,能夠忍耐,知道後退一步的人,往往得到的會更多,遠勝過那些為了名利而爭奪、不懂得退讓的人。
《呂氏童蒙訓》:「當官不能自忍,必敗。當官處事,不與人爭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過其初;約於今者,必有重報於後。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敗,實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也。」
當官不能自我忍耐,一定會失敗。做官的人處理事情,不與別人爭奪利益的,得到的利益常常更多;能夠首先退一步的,往往能進一百步。不求多得的,所得利益往往超過當初所想要的;現在克制的,將來必然有更大的回報。不能不認真考慮啊!只有那些不能稍微自我忍耐的人,一定會失敗,這實際上是不知道區分利與害、辨別聰明和愚笨呀!
呂本中還指出,處理事情應當戒除暴怒。周詳慎重地對待,事情自會處理好,而暴怒發火只能害己。
《呂氏童蒙訓》:「當官者先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前輩嘗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詳處之謂也。蓋詳處之,則思慮自出,人不能中傷。」
當官的人,首先應當戒除暴怒。事情不能辦的時候,應當慎重周詳地處理,沒有處理不好的。如果首先就發怒,只能害了自己,怎麼會害到別人呢?
前輩曾經說過:「處理任何事時,只怕一個『待』字。待,就是指周詳慎重地對待。如果周詳慎重地對待,就會想出辦法,別人也就不能中傷你了。」
呂本中雖然所述是針對當官的人,其實,這些道理對於普通人又有什麼不同呢?一樣是適用、同理的。
最後,我們重溫一下呂本中的名句:
「忠」、「恕」違道不遠,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濟者。
「忍」字一字,眾妙之門!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
不與人爭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過其初;約於今者,必有重報於後。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敗,實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也。
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