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生中的得到與失去 皆是因緣注定(圖)

 2021-07-18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人活一世,不要糾纏。把一切,留給老天,屬於你的,一直都在。
人活一世,不要糾纏。把一切,留給老天,屬於你的,一直都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常言道:「花開花謝,時去時來。」人這一生,時好時壞。有走運,就會有倒霉;有得到,就會有失去。

即使失去了,也無需難過,更不必放在心上。因為那些失去的,本不屬於你。

一、得到失去 皆為注定

佛說:「今日之果,皆是昔日之因。」

世間的一切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

《莊嚴論》中有這樣一個典故:國王午休時,兩個隨從在旁一邊為國王扇風,一邊小聲談論:「我們可以服侍國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個人說:「是自己的業力。」另一個人卻說:「是國王的原因。」

兩個人誰也不服誰,聲音也越來越高。一個說:「我的福報都是自己的業力。」另一個又反駁道:「我的福報是國王給的。」

國王被兩人的爭論聲吵醒,得知詳情後,對那個說因業力而活的隨從很是不滿,於是說:「你生活在我的國家,竟然還覺得福報是來自你自己,那我就讓你看看,你的福報到底從哪來的!」

隨後,他對王后說:「我今天會派一個人去你那裡,記得要賞賜他珍寶。」

於是,將另一位隨從派去,可沒過多久,還是那個相信業力的隨從得到了珍寶。原來,隨從準備出門時,突然流了鼻血,只好讓相信業力的隨從前往,所以是他得到了王后的賞賜。

人生中的得到與失去,都是因緣注定。屬於你的,終究是你的。它不會因為你的刻意強求而得到,也不會因為你的堅持躲避而失去。

福禍相依,得失亦然。所謂的得到,未必就是得福;所謂的失去,未必就是遭殃。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所以,不必為了得到而得意,也不必為了失去而悵然。

二、所有的失去 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努力就會有回報。即使失去了,也會用另一種方式回饋給你。

有個禪師澆水時,總是會給向日葵兩杓水,旁邊的小草半杓水。人們很是不滿,詢問道:「為什麼向日葵就能得到那麼多水,就因為它能開花嗎?」

禪師聽了笑道:「小草只需要半杓水,向日葵卻需要兩杓水啊。」

說罷,禪師指著遠處的一顆大樹說:「你們看,那顆參天大樹需要的,是兩桶水。但這些花草誰也比不上樹的苦難。因為它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付出了的也就越多。所以大樹要為人們遮風避雨,提供豐碩的果實啊。」

人們聽完,恍然大悟。

上天是公平的,我們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不夠,結果搞得自己傷痕纍纍。其實,我們得到的很多東西,都是無法用肉眼來判斷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只要是你的,就不怕得不到,即使一時失去了,也會換一種方式彌補回來。

佛家有句話叫:「福報都在後面。」

生活中想要得到,就一定會先失去。你在這裡迂迴了一下,就一定會在那裡積攢起力量。你將來所擁有的,都是你當下的起心動念帶來的。

所以,人生失意時,放寬心就好。得到與失去,都只是暫時。人生無常,你永遠不會知道,今天的喜事,到了明天會不會就是禍事。而今天的禍事,到了明天也許就會是喜事!

人生,得到多少,便會失去多少,無論得失悲歡,都要坦然面對!

三、屬於你的 永遠都在

佛經中有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佛陀帶著眾多比丘,應一位婆羅門的邀請來到另一個城市。當他們到達時,婆羅門卻沒有供養護持佛陀等人,又逢飢荒,百姓們只能供養一點食物。即便面對著少許的穀物,比丘們人仍然滿足感激。

後來佛陀帶著比丘們返回了舍衛城,又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並拿出許多食物來供養他們。這時候,有些人每天吃完供養的食物就會嬉戲打鬧,無所事事。

有的人就說:「當時飢荒的時候,他們還很恭敬有禮,現在食物充足,他們竟如此放肆。」

佛陀聽了,開示道:「愚痴者,諸事不順時就會哀愁沮喪。一旦順心如意,又會雀躍不已。智者從不會因生命中的得失,而動搖心志。」

世間事,有得必有失。

我們現在擁有的,都是自己過去種下的因果,得到的,就是該得的,無需得意。屬於你的,也會回來,無需著急。

所以,還爭什麼?怨什麼?不是你的,強留不住;該是你的,誰也搶不走。

人活一世,不要糾纏。把一切,留給老天,屬於你的,一直都在。善良的人,一定不會吃虧!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