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改委稱電價偏低 通脹讓百姓難上加難(圖)


民眾指責當局增加百姓的生活成本,導致通貨膨脹高企。(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1年6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發改委罕見發聲,稱居民電價偏低。電費漲價將增加民眾生活成本,通貨膨脹凶猛讓百姓生活更難。

6月28日,綜合中國內地媒體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日前在網站回覆一位網民提問時表示,與國際上其它國家相比,中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

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按此信息推斷,居民電價存在上調的可能性。近期,關於電力行業的大事比較多,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作為首批試點企業,2000多家電力行業(純發電和熱電聯產)企業將獲准參與交易。若加上此次的電費上漲預期,對工業和民生領域的影響將比較大。

另有發電企業人士認為,若提高居民電價,降低工業用電電價事實上可能並不會利好整個電力行業。因為在電力消費份額中,工業用電佔比近70%,而居民電力消費僅佔14%左右。所以,若降低工業用電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但是對於發電企業而言,則是一大損失。

而中國民眾則普遍持負面態度,指責當局在壟斷的情況下,仍要增加百姓的生活成本,導致通貨膨脹高企。例如,在新浪微博上,有民眾留言寫道,「水電煤及通訊、鐵路,你們全部包干了,然後說價格偏低,價格上面說我們不市場化,壟斷做起來也沒見你們要市場化,雙標到不要臉」。

6月28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江蘇宜興時事評論人士張建平說:「看到這段信息,給我第一個感覺是聽到鐮刀和磨鐮刀的霍霍聲音。如果說你(發改委)是市場經濟,上述說法(電費商品化)沒問題,(電費)要有市場屬性。問題是你建三峽電站,我們全民都是付錢的,包括能源、交通、電信通訊等都是所有的納稅人承擔。」

武漢居民高先生也有同感,現在什麼商品都漲價:「全都在漲價,食油價格連漲三次。記得建三峽大壩的時候說,三峽大壩建成老百姓的電費達到8分錢一度。現在為止,我們電費還是五毛三分多(一度),還有三峽大壩的建設基金從我們,每一度電裡面扣,是他們說了算。」

中國當年建設三峽大壩的時候,對於電力供應,官方承諾建成三峽大壩以後,居民用電要降到8分錢人民幣一度。

今年以來,佛山、惠州、中山、潮州等廣東多座城市開啟了限電模式。而在廣東之外,雲南、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省份也在面臨用電緊張。中國大陸缺電情況正從南方向華中、華北等地區蔓延。

例如,40年多來,電力是東莞成為「世界工廠」的關鍵助推器。電力的每一次波動,隨時都能打亂這座「世界工廠」的運行節奏。「拉閘限電」短時間內對企業造成了一定困擾,從更廣的維度來看,則是再次對中國能源結構、電力體制機制改革等提出了拷問。

中國發改委近日回應稱有工業、氣候、煤炭等原因,但是迴避了去年以來禁止進口澳洲煤炭等問題。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的《2020-2021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報告》,預計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甚至緊張。

在中電聯看來,深化電力體制機制改革任重道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