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6月9日訊】我們這一代最大的負資產,就是那個十年文革的洗禮。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負,使得我們這代人有的時候,顯得特別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負交替在一個人身上顯現,顯得特別的弔詭。
我們這一代,已經老去,該退休的,差不多都退了。這一代如果有共性的話,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在該受教育的時候,缺了教育,即使有心人後來補上,也很難補好。那個文革到來的時候,年少的,還沒上學或者剛上一年級,年紀大的,也沒上完中學。能讀一個比較完整的小學的人,已經算不錯的了。
當然,那十年文革雖然大學基本停擺,後來的工農兵學員,多數人都不夠上大學的最低標準。但是,中小學還是在辦的。只是,這十年的教學水準,卻沒法恭維。學制縮短了,小學五年,初高中加起來四年,九年級即中學畢業。但課程也偷工減料,我們上所謂的高中的時候,沒有歷史、地理,美術和音樂課,數理化的課本,也薄得可憐,只有乾巴巴的幾條公式,例題裡還充斥著那個十年高喊的話語,看起來不像是數理化,倒像是思想品德課。
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考試,除了1973年「教育路線回潮」那陣兒例外,其餘時間全都大幫哄,沒有人在意學什麼,學會了沒有。學校的師資也很可疑,因為全國上下普及高中,很多根本沒有條件辦學的鄉村,也辦起了中學,教書的,居然就是本村人。命好的,能攤上個別下放的大學生做老師的,還能學點東西,攤不上的,只能聽天由命。我們黑龍江兵團,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知青,有的人還相當認真。但是,我們那個年級,也有一半左右的人,高中畢業,連信都不會寫。
其實,從小學到中學,學生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在干農活,有時候,也會去設備簡陋的小工廠去幫人打雜。這種事兒,當年叫做學工學農,實際上,就是些不大好使的免費小工。
我們這一代人,由於基礎教育欠缺,即使後來考上大學的佼佼者,也大有問題,外語不行,地理和歷史知識欠缺(大學學文科的好一點),思考問題,嚴重缺乏邏輯,還時常念錯別字,遭人嘲笑。至於那些早早成為下工工人或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的同輩,缺乏教育的問題,後果就更加嚴重。
基礎教育都欠缺,至於教養,就更談不上了。那個年代是個價值觀混亂的時代,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已經分不清了。連打人罵人這樣幾千年公認的惡事,也可能被肯定為積極正面的行動。在學校裡,老師可以被抓來遊街,辱罵,打罵,即使打死了,在當時也不見得會被追究。揭發父母兄弟姐妹,也司空見慣,原來的孝悌仁義,也丟在不知哪兒去了。待人接物,溫良恭儉讓,是不對,動輒鬥爭,粗大嗓門粗喉嚨地吼,反倒更被提倡。在人家鍋里拉屎,多少輩子都被視為最缺德的行為,然而,如果針對的是一個黑五類,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被打死的北師大女附中副校長卞仲耘(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待那個十年文革過去之後,當我們這一代人老去的時候,至少相當一部分人,毛病就都出來。能出國的,把人丟在國外,種種不文明的舉動,極大地敗壞了國人的聲譽。出不了國的,在國內也有禍害人的,該排隊的不排隊,上公車倚老賣老,欺負人,打人的都有。同時,由於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又趕上了巨大的時代轉型,跟子女的代際矛盾,空前的大,以至於手足無措,沒法應對。但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要為子女做特別多的貢獻,打孩子一出生,就是孩子的奴隸,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自己有了孩子,還得為他們做貢獻。自己的養老問題,卻全然沒有著落。
這樣缺乏教育,缺乏教養的一代,我們中的某些人,卻特別的自負,特別的自以為是。上山下鄉的特殊經歷,讓我們這輩人有了別的代際沒有辦法分享的人生,儘管這種人生到底是負面意義更多,還是正面價值更大,其實還可以討論。但我們這一代的好些人,卻一定認為這樣的經歷就是寶貴的財富。這點財富,再加上的亂七八糟的知識,就足以傲視後面的多少代。
我們這一代最大的負資產,就是那個十年的洗禮。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負,使得我們這代人有的時候,顯得特別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負交替在一個人身上顯現,顯得特別的弔詭。這樣的弔詭,在曾經領風騷的精英和下崗工人身上,都可以找到。隨著這代人的相繼退休,有了越來越多的閑暇,頻繁出現在公共場合,就顯得愈發令人討厭。現在人們嘴裡聲譽不佳的大媽大爺,基本上都是跟我一代的人,這一代,實際上也是最慘的一代人。缺乏教育,缺乏常識,更缺乏教養。就是想改,也是難了。
從整體上講,我們這一代已經是秋後的螞蚱,沒有幾天蹦躂了。等到不能動彈了,等待著我們的,將是一個慘到沒法言說的晚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