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擬設後備動員署 學者看法各異(圖)


中華民國國防部為了提升後備戰力之改革,擬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修法草案已送立法院審議。司法委員會舉行公聽會,與會學者的看法則各異。(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4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中華民國國防部為了提升後備戰力之改革,擬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修法草案已送立法院審議。司法委員會昨日舉行公聽會,國防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因應國際之情勢變化,防衛總動員乃攸關國家整合總力,確實有必要性;不過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則認為,後備制度是「倒逼改革」,若民意認定北京不會犯台,則談改革基礎會薄弱。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對此說,在未來推動改革時會逐一探討這些意見,亦希望後備署之編成能當作改革起始。

據《自由時報》報導,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舉行「修正國防部防衛後備動員署組織法草案相關法案」公聽會,邀請了退役將領、軍事學者與會出席,而張哲平上將等部會代表也列席報告。

蘇紫雲表示,防衛總動員有其必要性,並舉例烏克蘭在面對俄國壓境,動員後備部隊來應敵,在幾個民主國家協商下,一觸即發之戰火以俄軍鳴金收兵而平和收場。對此烏克蘭總統也發聲明表示「烏克蘭決不會發動戰爭,但將奉陪到底」;顯見對於國際動盪局勢跟潛在天然災害下,動員機制具新戰略意義。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也表示,面對北京不放棄武力侵犯,機艦在台海附近騷擾,台灣除了傳統之軍事威脅衝突,還存在著非傳統「灰色地帶衝突」之認知作戰,因此必須要在平時就做好戰爭預防準備,建立起不對稱嚇阻能力,自然也包括提升「後備戰力」,充分有效拉高北京犯台之成本考量,及爭取國際支援台灣抵抗北京武力犯台之可能性;「如果現在不做,還要等到甚麼時候」。

不過,黃介正卻認為,無論各種民調,其最低一份也逾52%人民認為北京不會攻台,「不會打也不想打」;而台灣後備動員改革之原因有二,第一是外部(即美國)壓力,第二是中共軍隊壓力。前者為外國示警,而後者是被逼覺醒,皆屬被動,故可稱「倒逼改革」;在這種情勢下談改革,基礎很薄弱。

據《中央社》報導,前立委帥化民也認為,現在非立法時候,應從務實面跟需求面再到法律面等,釐清需求再定單位,如此較周延,否則若立法通過,當不同需求時,是否還要修法。

張哲平對此說,後備動員之改革不是從今日或去年開始,是前幾年經模式模擬評估之下,如何達成軍事戰略;經分析後,發現國防組織一直精簡、部隊員額一直減少、敵情一直增加,在此情況下,「我們有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也就是要改革後備。

張哲平續指,改革目標包括,要「後備動員合一」、「常、後備部隊形成一體」、「跨部會合作」,且在改革中,最重要也須先啟動的是後備動員署,不光設立,有關後備部隊之編成、裝備需求與建置,以及人員訓練等,均有同步考量。

最後張哲平表示,專家學者提供之意見,於未來推動改革過程當中會逐一討論,如該不該修全民防衛動員之準備法、什麼時候修,期盼最後能夠達到預期之目標,以提升整體後備之戰力與因應未來威脅。

本文留言

作者劉世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