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法槌」在敲誰?(圖片來源:Adobestock)
在中國法院博物館內,珍藏着這麼一柄特殊的法槌。獨特的造型,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流連。與國外法院的法槌不同,這柄法槌的槌頭,是一個雕工精細的獨角獸造型,槌柄上刻有麥穗和齒輪,整個法槌更是用花梨木雕刻而成,莊重大氣。仔細看,還能發現法槌上獨角獸的左耳還有些損壞。
這就是被稱為「中國大陸庭審第一槌」的法槌,它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在2001年9月14日庭審中首次使用,雖然早已從庭審中功成身退,但法槌上面那隻神獸,相信認識的人並不多。
●法槌頂部的神獸
那麼這隻神獸的名字是甚麽呢?他叫「獬豸」,又稱為解廌(謝志,xiè zhì)。傳說裡,代表著「公平」與「正義」,人民法院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法槌造型,也正寓意法院應保持廉潔公正的形象。只是,在這支法槌功成身退的前後,真的有見證到法官藉由它作出公正的判決嗎?公檢法部門日後又是否真的公正、廉潔、無私,依法辦事呢?這個答案,相信廣大的中國人民心裡都有數。
在古籍記載中,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四蹄、常呈坐姿。喜歡居住在水邊,性情忠貞,若見二人相鬥,牠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者,因其與生俱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所以獬豸自古和延維被視為神獸。
故宮獬豸座雕像。(維基百科 CC BY-SA Spetsedisa)
《說文解字》:「廌,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訴訟,令觸不直者。」獬豸、解廌的原意即用角牴。
「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
《述異記》記載,黃帝時期的大法官皋陶處理案件無法決斷時,就常常請獬豸來幫忙。
《後漢書‧輿服志下》記載︰『法冠……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
獬豸因為能夠辨別是非曲直,知道人是否有罪獬豸,被認為是象徵著「公正」的神獸,所以古代開始,執法部門就用它來作為象徵了。
在古文中,法律的「法」字寫做「灋」(兩字都讀做「法」),「灋」,由「氵」、「廌」、「去」三個部份組成——「廌」即獬豸,辨別是非;「水」字旁是像水一樣的端平,不偏不袒。「去」是去除敗德的人。
「法」字寫做「灋」兩個字比較之下,省略的就是「廌」(讀音:至),在古代與「獬豸」的「豸」是通用字,古時「獬豸」也叫「獬廌」,「解廌」。
韓國景福宮的獬豸。(維基百科 CC BY-SA 쉰지식인)
這就是人類法律原本的意義。
獬豸成為執法公正的化身,成為法律的象徵;中國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稱「獬豸冠」,現在中國法官的法槌上還有獬豸圖案。
從戰國時期、秦朝、漢朝,直至清朝的御史及按察使補服,前後也都繡著獬豸的圖案。寓意著執法者要像神獸獬豸一樣,秉承天意,執法如山,其平如水,沒有偏袒和私心。
在近現代,獬豸仍然被拿來當作傳統法律文化的象徵。法官終審時敲下法槌,表示最終的裁決。很多法院門口的雕像不是獅子是獬豸,位於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標誌也是獬豸。
在台灣地區,獬豸則是憲兵在用。憲兵是執法的兵種,必須明辨是非,公正不阿,所以憲兵軍服右臂的臂章都縫有「獬豸」,以表廉明、忠貞職守之意。
獬豸這個造型,就連韓國也在用,韓國首都首爾是把獬豸作為市吉祥物(2008年5月宣布)。因為在朝鮮王朝時期,獬豸作為象徵宮廷與鎮邪消災的瑞獸,可能是這種象徵法律的文化在傳過去的時候,朝鮮人沒有很好理解的理解和研究,而發生的一種改變吧。
神獸與法槌的地位既然如此神聖,北京政府想藉此建立威信的意圖也不言可諭。只是若無法真正落實,官商勾結,大開後門的行逕依舊,那麼製作再多精美的法槌,對於神獸與律法,恐怕帶來的也只剩褻瀆,依然無法取得人民真誠的信任。
責任編輯: 肖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