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兆的詐欺巨鱷死於獄中 連諾貝爾得主也被矇(組圖)
利用「龐式騙局」詐騙高達650億美元(約1.84兆台幣)的那斯達克前主席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14日於獄中死亡,享壽82歲。(圖片來源: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4月15日訊】曾策劃美國史上最大的金融投資詐欺案,利用「龐式騙局」(Ponzi scheme)詐騙高達650億美元(約1.84兆台幣)的那斯達克前主席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今(14)日於獄中死亡,享壽82歲。
綜合外媒報導,回顧這場令人心驚膽戰的詐騙始末,1990年代年是設局行騙開端,早期從事避險基金馬多夫,以高報酬率吸引顧客捧著白花花的鈔票投資,但,馬多夫並未真正將客戶資金用於投資,而是以五鬼搬運的手法,將所有的資金全挪到自己公司帳戶,騙局時間長達20年之久,受害者更是多達5000人以上。
所謂龐大的管理資產、高獲利、高報酬等通通只是印在「紙上」的數字!馬多夫的騙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爆發,因無法支付贖回要求,遭兒子舉報而爆發,這場騙局的受害者包括個人、慈善機構、退休基金以及對冲基金等,其中不乏政商名流,全被矇在鼓裡。連指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電影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利‧魏瑟爾(Elie Wiesel)、演員凱文.培根(Kevin Bacon)、MLB紐約大都會隊前老闆弗雷德.威爾彭(Fred Wilpon)等知名人士都是受害者,初步估計總詐騙總金額估計上看650億(約新台幣1.84兆),更有許多受害者因此賠上養老金而走上絕路。
英國金融時報當時就引述消息人士說,匯豐控股於馬多夫投資醜聞中的潛在風險可能負債15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臭名昭著的馬多夫在紐約被審判期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請願的民眾集會。(圖片來源:nrv75 /CC BY-NC-ND 2.0)
馬多夫在2009年6月認罪,被聯邦法官陳卓光判處最高刑期150年,之後他一直被關押在北卡羅來納州布特納(Butner)的聯邦監獄內,隨後馬多夫的整個家庭就面臨大崩塌,他的長子馬克•馬多夫在馬多夫入獄後隔年,以遛狗的繩子上吊自殺,二子安德魯•馬多夫2014年癌症病逝。妻子露絲·馬多夫則是自殺未果。
馬多夫因罹患慢性腎衰竭及多種慢性病,去年就曾以此為由申請假釋,但美國檢方認為,馬多夫在服刑期間,從未展現對他所犯下罪行的嚴重程度的理解,也缺乏對於受害者的同情,因此他拒絕他的申請。
14日監獄發表聲明,馬多夫在布特納聯邦醫療中心(Federal Medical Center in Butner )逝世,長達150年的刑期,他只服完第一個10年。據了解,當局並沒有對外說明他的死因,將會進一步驗屍。
馬多夫被逮捕後還嘲諷了受害者,並被記者的攝影鏡頭捕捉到一抹詭譎的笑。與其說馬多夫行騙技巧多麼縝密高明,不如提醒世人,莫忘警世之語「人心貪婪」。
龐氏騙局是非法性質的金融詐騙手法,它吸引投資者並利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支付利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何為龐氏騙局?
依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龐氏騙局(英語:Ponzi scheme)是非法性質的金融詐騙手法,是一個著名的代表案例,發生於20世紀初的美國。它吸引投資者並利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支付利息。時至今日,龐氏騙局的各種變體(資金盤、老鼠會)依舊存在金融市場中。
其運作模式多以投資名義,給予高額回報誘使受害人投資,看似與一般的證券基金的模式並無區別,但在龐氏騙局中,投資的回報來自於後來加入的投資者,而非公司本身透過正當投資盈利,即「拆東牆補西牆」。透過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以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初期通常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以利於推行,再逐漸拉長給息時間。隨著更多人加入,資金逐漸入不敷出,直到騙局泡沫爆破時,後期的大量投資者便會蒙受金錢損失。
「龐氏騙局」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他於1919年成立一空殼公司騙人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
1920年8月,龐茲宣告破產,被判處五年刑期,出獄後又做了幾件類似的金融詐騙,因此坐了更久的牢。1934年被遣送回義大利,他竟然又想辦法詐騙墨索里尼,但也沒能得逞。1949年,龐茲在巴西的一個善堂去世,死時身無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