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尼專欄】中國畫第一教材《芥子園畫譜》(圖)

康熙18年初版發行的《芥子園畫譜》,又名《芥子園畫傳》,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是無可替代的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經典教材。它不僅成為幾百年來眾多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教材,也影響了不少國畫大家。

近代畫壇巨匠齊白石,幼年家貧好學,初以雕花匠為生。20歲那年,隨師外出做活,見到一主顧家有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精緻版,仔細翻閱之後,故如獲至寶,遂借來畫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為其後來繪畫打下良好基礎。近代著名國畫家潘天壽,14歲到縣城讀書時,從文具店買到一部《芥子園畫譜》,成了他學畫的第一位老師。在無人指導下,他照譜學畫,如醉如痴,終成一代大師。近代山水畫名家陸儼少,從小喜畫,苦於無師。12歲到南翔公學讀書時,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像得到心愛的寶物一樣,如飢似渴地臨摹,從此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

作為中國畫學習的入門教材,《芥子園畫譜》的刊行,是明末清初中國繪畫史與美術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芥子園畫譜》自誕生以來,被多次翻刻,版本之多,數不勝數。芥子園畫譜代表著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版本學家趙萬里先生稱之「初印本用開化紙套色精印,絢麗奪目。此書為畫學津梁,初學畫者多習用之」。

《芥子園畫譜》: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的國畫經典

《芥子園畫譜》名取自於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南京的住所,「芥子園」,其「芥子」之意取自佛語「芥子雖小,能納須彌」。因晚年身體狀況不再適合外出遊走,芥子園便成了李漁閑居休憩的小天地。想起前半生賞過的湖光山色,李漁不由得感慨「難道畫山水的方法是只可意會,不可形傳的嗎?」於是在他的支持下,在其女婿瀋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合力繪編下,這部國畫經典得以成書,並命名為《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內容第一集為:序一,序二,青在堂畫學淺說,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字譜,摹仿各家畫譜,增廣名家畫譜(六十六幅),跋;第二集為:蘭竹梅菊;第三集為:花卉翎毛。從目錄編排可以看出,此畫譜已基本全面涵蓋了寫意中國畫的山水、花鳥、人物三大科。

在《芥子園畫譜》之前,中國畫主要是以文字闡述的方式,來敘述繪畫的源流、意境與具體畫法,並不以圖式解析為主。《芥子園畫譜》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是當之無愧的國畫課本。《芥子園畫譜》此後一再翻版,逐漸漫漶。到光緒年間(1875—1909年),需要這部畫譜的人很多,而原書因多年翻版,已磨損得不能再印。那時,有一個叫巢勛的畫家,也是嘉興人,他臨摹了前三集,並增編一批上海名家的畫作,同時又編繪了一集人物(即《芥子園畫譜》第四集),於光緒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書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稱「巢勛臨本」。這套《芥子園畫譜》雖是黑白版本,但比「康熙版」豐富得多了,從此《芥子園畫譜》得到更廣泛的流傳。

《芥子園畫譜》是學傳統中國畫入門最好的範本,又概括又經典,又有方法又有步驟分解,還有結體結構,調色用墨等具體辦法。它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傳播起到極大的作用,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傳承性具有里程碑意義。

本文留言

作者戴東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