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瘋狂報復 歐中協議難產(圖)

 2021-03-24 20: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歐盟
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圖片來源:Thijs ter Haar/CC BY 2.0)

【看中國2021年3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成容編譯/綜合)歐盟與中國達成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投資協議,3月23日晚,在中國實施針鋒相對的制裁後走向崩潰。歐盟貿易政策負責人警告說,中國決定將制裁爭論升級,有可能危及旨在成為布魯塞爾和北京未來關係基石的市場准入協議。

綜合英國媒體3月24日消息,中共的這些針對對中國表達人權關切的歐洲議會議員、大使、學者和機構的制裁措施,在布魯塞爾(歐盟)引起了騷動。

歐盟貿易委員多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新談判的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簡稱CAI)的命運,與本週爆發的外交爭端息息相關。

多姆布羅夫斯基斯說:「中國的報復性制裁是令人遺憾和不可接受的,CAI的批准前景將取決於局勢如何發展,批准進程不能脫離更廣泛的歐盟-中國關係的發展態勢。」

歐洲議會的高級政客,威脅要投票否決這項投資協議,該協議已經醞釀了7年,曾讓包括川普(特朗普)和拜登總統在內的傳統盟友感到不安。

新冷戰聯盟

對歐盟-中國協議的威脅,標誌著48小時內,在世界各方的新的冷戰聯盟,都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中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為期兩天的桂林之行中被召見,與中國同行進行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團結表演。他宣布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已經結束,與中國的新戀情剛剛開始。

23日,拉夫羅夫與中國外長王毅站在一起,再次將矛頭對準了布魯塞爾,指責布魯塞爾破壞了與莫斯科的關係,並與美國合作插手其他國家的事務。他說:「歐洲破壞了這些關係,只是破壞了多年來建立的所有機制。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發展得比與歐洲國家的關係要快。」

在布魯塞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將與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重啟一個跨大西洋論壇,以解決中國在人權和安全上的問題。

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22日對參與迫害新疆維吾爾穆斯林的官員,打響了制裁的第一槍。這是自1989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後實行武器禁運以來,歐盟首次對中國進行制裁。美國和加拿大對新疆和香港實施了制裁,英國也對香港實施了制裁。

歐盟宣布對參與監禁、奴役和強迫維吾爾人絕育的四名官員和一個機構進行制裁。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傳遞一個信息,同時儘可能減少與中共的對立。匈牙利,在布魯塞爾的對北京的傳統維護者,心甘情願地加入了制裁中共的行列。

中共瘋狂制裁歐議員

24日上午,北京指責歐盟在制裁問題上的「虛偽」。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歐盟只允許自己任意抹黑和攻擊別人,甚至任意根據虛假信息和謊言實施制裁,卻不允許中國人反唇相譏、反擊。這本身就是雙重標準,是霸道和虛偽的表現。」

中共官警察告說,會有後效應,但其規模令歐洲領導人震驚。中共點名了五名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的歐洲議會議員,同時也點名了學者、各國議會議員、設在歐洲國家的智庫、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駐布魯塞爾的大使及其家屬。所有被點名的人及其家屬不得進入中國、香港或澳門,不得與中國做生意。

歐中投資協議或胎死腹中

博雷爾說,中共的報復行動「創造了一種新的氣氛,肯定是創造了一種新的局面」。23日晚推進投資協議的會議被取消,歐洲各國首都對中共的行動交相激憤。

俄羅斯歐洲亞洲研究中心(Centre for Russia Europe Asia Studies)的創始人法倫(Theresa Fallon)說:「這筆交易已經胎死腹中。中國人正在把歐洲人推向美國人的手中,而(美國人)甚至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被制裁的人包括德國研究人員曾茲(Adrian Zenz)博士,他對中國新疆政策的研究,揭開了對維吾爾人的暴行。歐洲首屈一指的中國問題智庫--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也成為目標。中國譴責歐盟「在人權問題上教訓別人」,要求撤銷制裁。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承諾將對「完全沒有道理」的舉動作出「歐洲人的」回應。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說:「我們制裁的是侵犯人權的人,而不是議員。」

歐洲議會議員們的態度更加明確,直接威脅要破壞這項協議,因為這項協議本來是為了讓歐洲企業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並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獲得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而這項協議需要歐洲議會批准才能生效。

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取消了討論該協議的會議。中左翼的社會黨和民主黨是歐洲議會裡的第二大政治集團,他們表示,中國必須解除制裁才能達成協議。正在審查該協議的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蘭格(Bernd Lange)表示,「試圖讓這個(歐洲議會)機構噤聲只會適得其反。」

該協議是在拜登就職前幾週的去年12月達成的。拜登政府擔心,這將破壞其為建立統一戰線,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戰略威脅所做的努力。

該協議對中國人來說,象徵意義可能大於經濟意義,但受到歐洲人,特別是法國和德國的歡迎,儘管有一些公眾反對。

法國馬克龍總統因熱衷於擁抱中共,而受到來自左右兩邊的政治壓力。中共的英文宣傳媒體《環球時報》,因實施制裁而給布魯塞爾貼上了「納粹」的標籤,這讓德國很受傷。博雷爾曾在2月對莫斯科的災難性訪問中被抨擊示弱,被拉夫羅夫在鏡頭前指責。

23日,法國歐洲部部長博納(Clément Beaune),指責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無視禮節,因為他說他太忙,無法出席外交部會議。他曾因在有關臺灣的爭端中侮辱議員和研究人員而被傳喚,而中國聲稱對臺灣擁有主權。盧沙野在推特上說,他24日會出席,但沒有提到傳喚。

「與北京貿易,後果自負」

加拿大外長加諾(Marc Garneau)警告說,與中共做生意的國家,要付出的代價是任意拘留其公民。

加諾的評論,是在前外交官科夫裡格(Michael Kovrig)和企業家斯帕弗(Michael Spavor),因加拿大逮捕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而被關押在中國兩年多的不透明審判之後發表的。

加諾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我給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建議是,如果你和中國做生意,你的國家有公民在中國,你和他們有分歧,你的公民有可能被拘留。」

現年49歲的孟晚舟是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創始人的女兒,她被軟禁在溫哥華,並爭取不被引渡到美國,她將面臨違反伊朗制裁的指控。

49歲的科夫裡格和年齡相彷的斯帕弗爾的聽證會,分別於19日和22日舉行。兩人都在數小時內結束,判決將在晚些時候作出。中國法律體系的定罪率為99%。

加拿大外交官22日與26個國家的官員一起在法庭外,但他們被拒絕進入聽證會,理由是涉及國家機密的審判是私下進行的。

上個月,加拿大和包括英國在內的其他57個國家簽署了一份宣言,譴責國家支持的出於政治目的的任意拘留。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巴頓(Dominic Barton)被召回渥太華,與特魯多(Justin Trudeau)政府討論加拿大應如何應對這個日益強硬的國家。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