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示警 學者:台灣2030年恐面臨缺水危機(圖)
台灣水情吃緊。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示警,台灣於2030年水庫有效容量將降到50%,屆時恐將面臨缺水危機。(圖片來源:水利署)
【看中國2021年3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台灣目前仍處於水情吃緊狀態。國民黨中常會今日邀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做專題講演「如何讓政府變聰明-水資源篇」。李鴻源警告台灣於2030年水庫有效容量將降到50%,屆時恐將面臨缺水危機,每日的缺水量將達143萬噸。此外,經濟部日前表示,將投入新台幣1600億元進行水資源建設,預期2031年後,每年能增加10億噸水量。
李鴻源:台灣2030年恐面臨缺水危機
自由時報報導,目前台灣正面臨56年來最嚴重旱象。李鴻源說,台灣年平均降雨量有旱澇加劇之趨勢,單日降雨量與豪大雨日數增加,四季降雨日數則減少,年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因為人口密度高,每人每年可以分配降雨量僅約是世界平均值的1/5。
李鴻源說,根據國際水協會(IWA)2008年統計的100個城市,每人每日耗水量台北市是高居第2名,高雄市則是第7名,但在30個國家平均的水價中,台灣每立方公尺僅有11元新台幣,遠低於東京65元、新加坡40元、香港19元。
李鴻源建議,除推動公共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之外,估算全國總計46座污水處理廠,總設計水量每日達到360萬噸,每日實際的處理水量為285萬噸,還可以推動新興水源,包括設置海水淡化廠及推動污水廠再生水計畫。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說,這幾個月以來,旱情嚴峻,水情吃緊,應該如何在遭受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制定全面布局的水資源政策是至關重要。
江啟臣表示,台灣能源的問題棘手,還要面臨缺水問題及企業減碳壓力,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台後大力推動減碳2050目標,但勢必會給台灣帶來更大的壓力,面對氣候變遷,我們不只要思考目前的方向,亦要重做步調的調整,雖然國民黨沒有在中央執政,但得要思考政策方向,不只在野,也要在行,提出具體可行之政策,並讓藍營地方政府走到正確道路。
經濟部投入1600億建設水資源 10年後將年增10億噸水
中央社報導,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16日在接受綠色和平電台節目「莓莓新聞爆米香」主持人余莓莓專訪時說,極端氣候頻繁,台灣的平均年降雨量達2500毫米,相當於800、900億噸用水,但因山高水急,約有500多億噸的雨水直接流入海洋,再加上降雨型態不均,只要5、6月梅雨還沒有報到、夏季沒有颱風與午後雷陣雨,就會面臨缺水危機。
由於極端氣候可能會成為長期狀況,王藝峰就此表示,經濟部將投入新台幣1600億元來進行水資源建設,從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4大面向進行,預期於2031年後,每年可以增加10億噸水量(約全台3個月的用水量)。
按照進度,預計2026年前將蓋好11座再生水廠,每日能供應33.4萬噸水源,王藝峰表示,早期只有離島興建海淡廠,後來台南、高雄、新竹才有。
王藝峰表示,全台灣有160口抗旱水井併入自來水系統,每日供水34萬噸,其中包括新竹的17口,最大供水每日3.2萬噸;因台中地質較穩定,建置58口,每日供水達13.7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