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逆境中「昇華」(圖)
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給予中,得以昇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生在世,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
惡做多了,必然報應;善行多了,必得福報。
正如佛經所言:「你給別人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
因此,想要被愛,就要先去愛人;想要得到,就要學會付出。
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給予中,得以昇華。
【01】給,是一種豁達
詩人紀伯倫說過一句話:「在花中採蜜,是蜜蜂的快樂;但將蜜汁送給蜜蜂,也是花的快樂。」
人這輩子,千萬不要在一些小事上太較真兒,凡事斤斤計較的人,活得最累。
終日算計利益得失,漸漸會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時時計較人情是非,到頭來魂不守舍,心力憔悴。
相反,若是待人能多一些理解,做事多一點寬容,你會發現生活雲淡風清。
做人,贏在寬容,輸在計較。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
蔣琬卻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很多人都認為,讓步是一種懦弱。
其實不然。
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難免有衝突、難免有磕絆。如果事事計較、分毫不讓,只會給自己和他人增加無限的負累。只有給予理解、給予寬容,才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態度。
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那些能夠給別人餘地、給他人方便的人,才是真正豁達之人。
【02】給,是一種智慧
人生在世,有捨才有得。
有人說:「不捨不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很多時候,給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種獲得。
早之前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農民,他年年種植的玉米都能獲得當地部門的最佳農作物獎。每一次,他都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獲獎的冠軍種籽分給同村的其他農友。
有人問他:「這麼好的種子,為什麼要給其他人?」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子,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因此,我把種子給了其他人,也就保證了我的種子質量。」
一番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
世間萬物,皆在捨與得之間。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給予幫助,才能換回感恩;給予關懷,才能得到微笑;給予愛意,才能得到深情。
正如電影《臥虎藏龍》中的一句台詞:「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給出去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會捨,也敢捨。
【03】給,是一種境界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
當你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無論是物質上的支持,還是精神上的鼓勵,哪怕它們微不足道,你都會為此感到開心。
這是因為,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就像老話常講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在世,握得越緊,反而容易滋生諸多煩惱。但是當你學會分享,心自順之!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男子是當地首富,面對自己的眾多財富,他時常焦慮不堪。因此,他特地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求教。
老禪師聽完他的煩惱,並未張口開解,而是讓他拎著兩個有缺口的水桶去河邊打水。
男子滿心疑惑:「水桶有這麼大的缺口,如何能接滿水?」
禪師笑著說:「你只管拎著它們去,但請記得留意道路兩旁。」
到了河邊,男子費盡心思想把水桶裝滿,但無奈缺口太大,還是一路走一路漏。眼看著桶裡的水越來越少,男子感到十分懊惱,此時突然他想起老禪師的話,於是開始留意路兩旁的風景。
當看到一朵朵嬌艷欲滴的花伴著蝴蝶翩翩起舞時,他驚呆了。
再低頭,又看到那兩個破水桶,原來從缺口處潺潺流出的水,恰好灌溉了路邊的花朵。
男子恍然大悟。
原來一個人真正的快樂,並不是擁有了多少東西,而是能給別人帶去多少東西。
胡雪岩就曾說:「想要乾大事,就必須懂得跟別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懷裡撈。」
人這一輩子,只有分享,才能將幸福翻倍、將痛苦減半。因此,不要吝嗇、不要刻薄,人生因給予而快樂。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字:「給」。
懂得寬容,是一種豁達的胸襟;
捨得付出,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學會分享,是一種做人的格局。
高爾基有一句名言:「給,永遠比拿愉快。」
人生在世,長途漫漫,若想一日終有回甘,就必然少不了這一路的播撒與付出。狂妄的人經常口吐惡言,與人結怨,而謙卑的人與他人交往懂得尊重,如春風化雨一般溫暖人心,往往能交好運,人生越來越順風順水。
正如曾國藩說:「謙卑含容是貴相」。
謙卑的人,福氣才深。
做人,應時刻保持謙卑姿態,與人為善,不斷積累自己的福報,養的根深,日後才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