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灣沒有偏安或獨立的問題(圖)

作者:洪博學  2021-02-21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為讓各國漁船及艦艇可辨識台灣海巡艦艇及提升海上執法識別度,規劃在艦船艇舷側R.O.C. COAST GUARD上方新增TAIWAN字樣。圖為新北艦。(海巡署提供)中央社
海巡署的船艦加上台灣符號,藉以區分中國海巡船,以避免不必要衝突。(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1年2月21日讯】紅色傳媒喜歡玩弄中國歷史,最近這一則消息很有味道,紅媒說:「台灣的偏安派和獨立派已經合流,所以,台灣內部已經沒有統獨之爭,只剩下藍綠之爭,所以,中國統一大業,已經告急。」

紅色媒體洗腦文太多

文章看似很著急,其實是呼喚武力,所謂偏安派,所指就是中華民國派,又稱華獨派,紅色媒體引用東晉和南宋兩朝的偏安江左,藉此暗示被中共驅逐來到台灣的國民黨人,已經如同喪家之犬,失去反共鬥志,只想偏安於台灣一隅,事實也是如此,中華民國在獨裁者之後進行民主化運動,已經放棄用武力收復中國大陸,正確的說法是:所謂偏安派其實也是獨立派,兩者差別只在國家名號而已,但是反共的偏安派正在突變,由於紅色滲透日漸嚴重,偏安派近年來在阿共的洗腦下,接受「一國兩制」的紅色統派日漸增多,只要看到新黨力量滲透進入國民黨,趙韓兩位藍色新黨老政客,居然是國民黨內主流,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台灣目前現況,拒絕統一或許是多數,但不表示獨立力量已經可以影響大局,主要原因還是人民被阿共的戰爭威脅所制約,「反台灣」的政客伺機而動。

從歷年民調來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創下新低,但是雙重國籍認同還是來到30%上下,這些人就是統獨之間的搖擺者,容易隨著局勢擺盪,從年齡來看,越年輕者對台灣認同越高,超過50歲者雙重認同也越高,證明了90年代所開啟的台灣主體教育,確實影響到年輕世代。

但是,中共舉出一大堆武統理由,其實只是障眼法,只要台灣內部搖擺在統獨之間的人口依舊存在,利用紅色滲透攻破堡壘的「認知作戰」就不會停止,藍營政客、名嘴加上紅色媒體,專門唱合老共的假訊息,或者宣揚離譜的言論,就會變本加厲,這些真真假假消息,都在考驗台灣人單純的腦袋,閱聽這類報紙或電視、網路,稍一不慎,就容易落入阿共陷阱之中,變成老共侵略台灣幫兇。

最近出現的武漢瘟疫疫苗事件,就是其中之一,總代理德國輝瑞疫苗的上海復興企業,老闆就是中共政協郭廣昌,故意阻擋台灣採購案,然後放消息給台灣的紅色同路人,加入圍剿執政黨行列,唱衰台灣政府沒能力,不關心台灣人死活,所以買不到疫苗,甚至影射政府內部有利益衝突。這批紅藍政客嘴角上揚,很高興台灣買不到疫苗,大肆鼓勵台灣人應該施打備受國際質疑的中共疫苗,又彷佛這群人根本不是活在同一個島上,他所依靠生活的社會是中國,不是台灣,這種心態無以名之,只能說他們一心念念中國,屬於「狂熱的中國控」。

「反台灣」為老共做業績

「狂熱中國控」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在台灣是為了生活,反對台灣是任務,只要政府推出對台灣有利的政策,就是這批人所極力反對的,政府為了擴展平等貿易,進一步進入太平洋夥伴經濟協議,因此接受美國豬肉進口,被貼上以毒豬毒害人民。

上個月,中共修改「武警船」法令,放寬武警船動武的限制,造成東海釣魚島海域的不安,日本因此正面回應,比照中共作法,給海巡船艦動武權力,此舉已經使東海地區動盪,而中共更不斷在東海軍演,中日雙方劍拔弩張。2月18日,蔡政府下令:海巡署的船艦應該加上台灣符號,藉以區分中國海巡船,以避免不必要衝突,這個改變被多數人認同,只有藍營政客學者唱衰,認為多此一舉。

紅色媒體利用正反辯證法,唱衰台灣是一貫伎倆,連拜登的訪談稿,也可以去頭去尾,故意解釋,扭曲為拜登政府將會出賣台灣,對台灣不利,台灣不應該一昧親美。紅色媒體目的很簡單——製造台灣社會不安,讓台灣人恐懼,不敢為追求正常國家運動而努力。

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後,台灣已經獨立超過70年,所以,沒有偏安或獨立的問題,正確來說:偏安也是獨立,台灣的最終安全只有兩條路:其一,等待中共政權崩潰,其二,台灣人自己努力,拋棄中國,努力被世界接納,成為國際社會一份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民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