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元格局再生變 中共囤積設備害人害己(圖)


台積電等亞洲晶元製造商加速增產,以應對全球供應短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2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台積電等亞洲晶元製造商加速增產,以應對全球供應短缺。日本瑞薩電子洽談以60億美元收購晶元設計商Dialog。而中共政府囤積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做法,被指落得害人害己的結果。

2月8日,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表示,正在洽談收購總部在英國的戴樂格半導體(Dialog Semiconductor)。這筆交易將增強瑞薩電子的車用晶元業務。

根據這項潛在交易,瑞薩電子將以每股67.5歐元的價格收購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戴樂格半導體。

瑞薩電子表示,關於雙方洽談的聲明不代表一定完成收購。將視需要進一步公布,關於公司收到明確收購要約或收購的條件都不存在確定性。

根據英國金融法規,瑞薩電子必須在3月7日前宣布是否發起收購。

瑞薩在汽車微控制器領域擁有約30%的全球市場份額,一直在設法提高其用於處理聲、光和溫度等信號的模擬晶元市場份額。

全球車用晶元短缺迫使一些汽車製造商縮減了生產計畫。近期,通用汽車及本田汽車等製造商都因為車載用晶元短缺而關閉組裝線。目前,8英吋晶圓產量多數掌握在亞洲廠商的手中,這類工廠多數用於生產汽車相關晶元。

另外,在歐美等仍實行防疫限制措施的地區,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產品的訂單也有所回升。

中國中芯國際上週宣布計畫提高產能,8英吋晶圓產能每月增加4.5萬片。但該公司稱,產能可能不會很快提升,因為設備採購前期時間預計較長,而且還在努力應對此前川普(特朗普)政府制裁導致的供應鏈中斷。

最近台積電和韓國SK海力士等企業的電話會議,凸顯了全球對晶元短缺的擔憂。

全球最大的代工晶元生產商台積電表示,正在通過其晶圓廠加快汽車相關產品的生產,並重新分配晶圓產能,該公司目前預計今年將把用於先進晶元生產和開發的資本支出提高到250-280億美元,較2020年資本支出增加多達60%。

另一家臺灣晶元生產商聯華電子錶示,計畫今年在新設備上支出15億美元,較去年的10億美元增加50%。

全球第二大存儲(記憶體)晶元生產商SK海力士表示,正在加快將其8英吋晶圓生產降低成本。

而中國去年從臺灣及日本、韓國等地採購了高達320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但是,曾在2001年提出硅盾(Silicon Shield)的澳洲記者艾迪森(Craig Addison)卻指出,如果中共政府想藉此防範美國制裁的話,就如同是買可樂而不知其配方,落得害人害己的結果。

艾迪森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指出,囤積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作法,就如同買下一家可樂工廠,但是完全不知道可樂配方,更何況半導體設備遠比可樂秘方複雜。半導體生產涵蓋特殊的化學品或氣體,乃至光波都有特別要求,而且還需要高技術人才,才能將一切完成。

福建晉華就是典型的例子,這間公司在中共政府的支持下,拿到了最先進的製造晶元設備,但是在2018年11月,因為美光(Micron)竊密案而被美國列為黑名單,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廠商撤出技術人員後,福建晉華擁有最好的設備,卻連1片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都沒生產過。

艾迪森進一步指出,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中國的晶元製造廠商,也讓海外廠商增加風險。因為半導體業務本身就非常具週期性,許多廠商好不容易從行業競爭中走過來,卻看到中國的大舉採購,讓中國晶元行業擴張的週期更加膨脹。而且許多業者因此越發仰賴中國,如果膨脹破裂的話,將會面臨更大的麻煩。

艾迪森表示,在美國制裁之下,中國現在可能是別無選擇。但是,如果中共政府真的希望科技自立,唯一的方法是投入更多錢在研發上,但這會是一段跌跌撞撞,而且持續十年以上的成長過程。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