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傳統文化敬神敬天 過年習俗薪火相傳(圖)

 2021-02-04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農曆過大年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黃曆過大年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傳統的黃曆新年歷史非常久遠,是中華民族最古老而又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著團聚和對未來寄託新的企盼的節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敬神敬天,很多新年的習俗代代相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薪火傳承的作用。

大年初一古時稱為「元旦」、「三元」。三元,是指大年初一是一年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元旦,是中國黃曆新年的開始。《公羊傳・隱公元年》中說:「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意思是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黃曆新年是指黃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起源於殷商時代,那時候人們篤信鬼神,每年到年末就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過年的習俗源於上古蠟(通臘)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對新年景象的描述。此詩精緻地描繪了過年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符。辭舊迎新,感恩天地,對未來充滿希望,就是過年的文化意義所在。

河北邢台是「過年」的命名地

在中國古代,商代先民在邢台開疆闢土,使邢台成為先商祖居地。祖乙二年,遷都邢台,建行宮、皇家官府酒坊、制定曆法、發展農業、命名春節,歷經帝王有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等商王。邢台在秦朝置信都縣,漢代改襄國縣,隋朝又改龍岡縣,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為邢台縣,以地屬古邢國、有檀臺而得名。

自殷商時代起民間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便在這一天祭神祭祖,隆重歡慶,酒肉歡舞,新衣新帽,舉行各種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活動來慶祝新年,迎接新年的到來,並祈求來年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的美好祝願。

按照黃曆,正月初一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大年初一。黃曆節氣非常準,新年到,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更新草木復甦,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年時的風俗習慣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