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吹哨人艾芬醫生(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21年2月2日訊】(接上文)三、《武漢動力學》,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力學》
2020年1月29日,高福等在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了論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力學》(以下簡稱高文)。根據雜誌總編輯埃里克.魯賓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論文是2020年1月27日遞交的。根據馮子健和湖北疾控中心楊波博士提供的資料,他們在1月23日拿到數據,最晚於26號提交的論文。
高文的作者共有52位,作者的工作單位有國家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漢市疾控中心,其他地方疾控中心和香港大學等。
圖7:中國武漢首批確診的425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中的疾病發作特徵(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力學)
圖8:武漢衛健委發布的截至2020年1月21日24小時的疫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黃文的病患數據收集到2020年1月1日,而高文的病患數據收集2020年1月21日(見圖7),部分填報了2020年1月1日至1月21日的數據。
維基百科也存儲了武漢衛健委發布的截至2020年1月21日24小時的疫情(見圖8)。
對比高文的圖和維基百科的圖,可以發現兩者患者的增加和累計數據完全不同,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的發展軌跡完全不同,結論是:武漢衛健委在撒謊。
武漢市衛健委發表的數據十分詭異,從2019年12月31日27例,發展到2020年1月3日44例,再到1月5日59例,到了1月11日則減少到41例!然後一直到1月16日都維持在41例,沒有患者的增加。
根據高文,截至2020年1月21日有冠狀病毒病感染者425例,而根據武漢衛健委只有258例(25例出院,164例輕症,51例重症,12例危重症,6例死亡),兩者相差很大。
筆者以為高文的最大貢獻是透露了在武漢封城之前,中國疾控中心針對疫情所採取的行動,雖然這些行動只是用小字出現在圖中,並不為人們注意,但是意義非常重大。這裡選用幾條:
2020年1月3日:NCH通知WHO及相關國家與地區;中國CDC完成基因測序; 2020年1月6日:啟動中國CDC二級應急響應; 2020年1月8日:中國CDC正式宣布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是此次疫情的病原體; 2020年1月10日:中國CDC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 2020年1月15日:升級至中國CDC一級應急響應(最高級別); 2020年1月16日:武漢啟動嚴格的出省檢查措施,體溫》37。3°C的人不得出省。
(註:NCH:中國衛健委;CDC:疾控中心;NCIP: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WHO:世界衛生組織)
高文中提到的這些行動,如2020年1月6日啟動中國CDC二級應急響應,2020年1月15日升級至中國CDC一級應急響應(最高級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6月7日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都沒有提及。人們要問:為什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要隱瞞中國CDC這麼重要的決定呢?
高文還提到,2020年1月3日中國CDC已經完成新冠病毒的基因測序,但是中國衛健委在同一天並沒有把新冠病毒的基因測序通知WHO及相關國家與地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白皮書中提到的是:1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機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發布,全球共享。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從1月3日到1月12日,中間相隔9天。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如發生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各締約國應在評估公共衛生信息後24小時內,以現有最有效的通訊方式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高文起碼揭露了中共政府延緩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病患八至九天。
四、《疾控中心》,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
馮子健等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0 Vol41上發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收稿時間2020年2月12日,文章中所展示的數據截至2020年2月11日)。
該文作者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成員均來自中國疾控中心,其中馮子健是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作者一共65人,都是中國疾控制中心的中青年科技骨幹和中層領導。根據作者的介紹,全部數據都來自橫到邊、深到底、上到天的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這一系統在2020年1月24日之前失效,24日重新上線)。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是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月刊,創刊於1981年。根據中國原衛生部官員、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陳秉中向《大紀元》介紹,《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算是國家權威雜誌。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論文特別是其中的一些原始數據應該是可信的。
圖9:全部病例和確診病例(圖片來源:馮子健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
首先,筆者將馮文中發表的數據與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做一比較,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是指前期由武漢市衛健委、接著由國家衛健委衛生應急辦公室、再接著由國家衛健委、最後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向公眾公布的數據,比較結果如下:
表1:馮文中發表的確診病例數據與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相比較
許多人都質疑中共官方通報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例、死亡人數的真實性,就連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反問記者,你相信這些數據嗎?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2020年4月27日報導,前美國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員曾表示,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比真實數據至少低了50倍。
通過對比發現,在疫情爆發的前期,馮文中的數據與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相差很大,截至2019年12月31日馮文中的數據是後者的3。8倍,截至2020年1月10日是18。4倍,特別是截至2020年1月20日確診患者的數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是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21.2倍!
其次,馮文也提供了醫務人員的感染和死亡數據。筆者也將馮文中發表的數據與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做了比較,得到下面的結果:
醫務人員感染死亡數字對比(截至2020年2月11日):
表2:馮文中發表的醫務人員感染死亡數據與中共官方通報的數據相比較
中共官方通報只公布確診病例,而馮文公布的是感染人數。根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的解釋,差別只是在是否在醫院感染,並不是感染人數和確診病例的區別。
第三,馮文提供武漢醫務人員感染的時間,與中共官方發表的通報有很大差別,這關係到中共政府到底是何時得知人傳人現象的出現。
馮文指出,截至2020年1月10日武漢市已經有18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1月3日武漢衛健委發布信息說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2020年1月5日武漢衛健委再發布信息說,截至目前,初步調查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2020年1月11日發布新聞發布會指出:「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已出院2例、重症7例、死亡1例,其餘患者病情穩定。所有密切接觸者739人,其中醫務人員419人,均已接受醫學觀察,沒有發現相關病例。」2020年1月10日,國家醫療專家組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王廣發向新華社記者表示,目前沒有出現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感染情況。
根據馮文以及武漢市第五醫院消化內科呂小紅主任提供的信息,武漢市在2020年1月10日之前已經出現醫務人員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而中共政權是通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於2020年1月20日才承認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
最後,筆者認為馮文的最大意義就是有關死亡人數的數據:
截至2019年12月31日15人; 截至2020年1月10日117人; 截至2020年1月20日427人; 截至2020年1月31日921人; 截至2020年2月11日1023人。
這些數據在發生時間上與中共官方發表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截至2020年2月11日的累計死亡人數差別不大。
根據馮文的介紹,文中所有的數據都是來自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這裡存儲有死者最完整的數據,包括姓名、年齡、職業等的詳細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死於天災人禍的人數超過兩次世界大戰,也超過中國歷史上所經歷的災難,比如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唐山大地震、1998年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沒有死難者的紀念碑,準確地說,沒有刻有死難者姓名的紀念碑。
2020年5月4日筆者在《民主中國》發表《建造有所有死者姓名的武肺死難者紀念碑的倡議——高福院士掌管的中國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裡有所有死者的姓名》的文章,向中國民眾,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的民眾建議,向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在湖北省武漢市龜山上建一座武肺死難者紀念碑。紀念碑上依照死難日期刻上死難者的名字,碑文寫道:時值進入小康年代……
同日,武漢市父親死於新冠疫情的市民張海也在網路上實名發出籌資建立新冠死者紀念碑。
2020年5月24日《紐約時報》在頭版全頁刊登1000名新冠死者的姓名、年齡和簡歷。《紐約時報》頭版的標題是《美國新冠死亡人數接近十萬,一個無法計算的損失》。《紐約時報》強調指出:他們不止是清單上的名字,他們是我們中的一分子。《紐約時報》還寫道:記在這裡的1000人的名字代表的死者不過百分之一,他們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
如果中共政府能夠先公布馮文中的截至2020年2月11日的1023名死者的姓名、年齡等,那麼就能表明查明疫情真相的決心。那些因新冠疫情死亡而沒有被納入名單的死者家屬就會要求增加缺失的數據,這樣真實的死者人數就能夠得出。這應該是最容易的一步。如果這一步也不走,只能說明中共政府並不想展示新冠疫情的全部真相。
(未完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