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賴布衣布下的風水之局 為何一夜成凶地?(組圖)

 2021-01-31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賴布衣布下的風水之局為何一夜成凶地?福蔭後世兒孫的是德,不是權與錢。行善積德符合天理,祖上積德,後世兒孫與家族才能興旺發達。
福蔭後世兒孫的是德,不是權與錢。行善積德符合天理,祖上積德,後世兒孫與家族才能興旺發達。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風水書籍中記載,因害死抗金名將岳飛青史上留惡名的南宋奸相秦檜,自認為在皇帝面前得寵,有權有勢,想讓後代兒孫也能富貴長久,能封王封侯,曾以權勢,威逼宋朝聞名的風水大師賴布衣,要求替他尋找一個能令自己及後代子孫也為王為侯的風水寶地,遷葬祖墳,以求萬世之福。賴布衣在家人生命受其威脅下,只好屈於淫威,布下一個必出王侯之奇局。

事後賴布衣和家人到南方避禍,躲開秦檜的逼害。臨走時,賴布衣於選中的福地前,悲憤地說:「此地不發無地理,此地若發無天理!」

有一夜,天昏地暗,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秦檜將祖墳移葬到此的福地竟然山川也都移了位,改了形,差之毫釐,卻已是天淵之別,原來的福地,一夜間被改成了滅族抄家之地。

按風水易理學說,賴布衣所布下的風水之局必發,若不發,說明地理學說不准,是騙人的;然而按照善惡有報的天理,一個製造了如此天大冤案,通敵賣國坑害百姓者,是不能世代享福的,應該是遭惡報的。賴布衣所說的悲憤之言「此地不發無地理,此地若發無天理」是有道理的。

福蔭後世兒孫的是德,不是權與錢。行善積德符合天理,祖上積德,後世兒孫與家族才能興旺發達。

據《清河家乘》記載,昆山人張虛江,在嘉靖年間,擔任浙江寧紹道臺(官職名)。上任以來,一切禮品和紅包,張虛江一概拒收,為官一塵不染。他曾經說:「我只喝浙江一杓水,或許能留後福,使子孫也在浙江為官。」

他的孫子張泰符,果然做了紹興知府。當時府城五六十里外,有一個星宿閘,關係到一府的水旱,是從前朱買臣建築起來的。這個地方瀕臨大海,有二十八洞,綿延三四里,水勢最急,修補很難。有一位姓錢的太守修筑後,一天就崩潰了。屢筑屢壞,百姓為此很痛苦。

張公(張虛江)認真查看,全面衡量了當時的水勢,認為用石頭建築不能持久,就熔化鉛錫來灌鑄,把橋石和閘鑄成一塊,花費巨萬資金,至今屹立不動。

紹興地方的人民,把張公作為神來祭祀。後來,張泰符也升任寧紹道臺,再升任為一方大官,一直升到七省總漕。為官總不離浙江,人們認為:這是張虛江清正廉潔的福報。

張虛江先生的父親張南麓,因為拾金不昧積下了陰德,在晚年就生下了張虛江,其母管夫人懷孕十六個月,才生下他。張虛江年幼讀書,過目就能背誦,年紀輕輕,在嘉靖會試中名登榜首。他的子孫都很昌盛。

明朝有一位叫王穩的官員,表字邦寧,號慎庵,二十二歲中舉,歷任涿州學正、唐王府長史、廣平府同知,南康知府、汀州知府等職。他因為重德行善,愛民如子,很受民眾擁戴。

王穩在做汀州知府時,更是克勤克儉、體恤民情,時刻把百姓的衣食冷暖掛在心上。遇到災荒年景,他總是打開官倉放糧,救濟貧苦災民渡過難關。即使是遇到不歸他管轄的鄰郡遭受大旱災,看到流離失所的百姓受苦受難他就寢食難安。他也要千方百計的伸出援助之手,打開本府倉儲,發放糧食賑濟災民。但本府同知陳熙對他的做法表示反對,王穩正色坦言:「我們都飽讀聖賢之書,明曉《春秋》之義,救災恤鄰乃人間正道,彼民猶吾民也,豈能見死不救?」他的善行壯舉,使無數飢餓難挨、奄奄一息的百姓渡過了生死難關,人們對他也無不感恩戴德。

王穩的善心善行也為後代子孫廣積陰德,造福深厚。從他的後代王宗沐開始大振家風、光大門楣。出現了「父子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的盛極一時的明代王氏家族。

從以上兩則傳統文化故事裡,可以看到後世兒孫之福報根本不是靠權勢來維護的,是因為祖上積德,天賜福報。秦檜作了惡,還想享受後世之福,實乃痴心妄想,天理難容。

責任編輯: 夏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